德国是最早实现光伏平价上网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在2000年,德国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案(EEG),通过高额的补贴来推动德国光伏的发展。良好的政策让德国在2001年-2013年这十几年间光伏装机量达到35.7GW。2012年左右,德国就实现了平价上网。
但随之带来的问题也非常多。大量光伏装机加重了民众的用电负担。2000-2013年,德国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从每度电0.20欧分提高到了5.28欧分,占居民电价比例从1.4%提高到18.5%。现在,德国的电力可再生附加费现在已经突破了6欧分/千瓦时。也就是说,德国的电力用户每用1千瓦时的电力,需要支付6欧分/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由此,政府正在控制光伏发展的规模。
2010-2013年间,德国每年新增光伏装机达到7GW。然而在2015年,德国光伏新增装机仅为1.3GW左右。
德国光伏实现平价上网,然而却减缓了德国光伏行业发展。这听起来是个悖论。
在近日研讨会上,德国弗朗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薄中南解释了其中原因。这在政策上对中国目前高速发展的光伏行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下为薄中南发言整理
这里两张图是2002年到2017年的对比,上面黄色的就是光伏,下面黑色是传统能源,下面这一个大家可以看到红色的范围是家用电价,紫色是工业电价,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2011年左右德国实现了蓝色跟红色的交叉,同时请大家看一下德国光伏新装机大概在2013年以后几乎没有成长,每年以1GW左右发展。
德国实现平价上网之后整个货币机制就改变了,FIT补助大幅降低,这个跟德国电价很高有关系,现在大概是在2.3元/度。简而言之,实现平价上网之后货币复杂化,FIT补价降低,可是要提高利用比不是那么简单。这一切造成投资人比较谨慎,要考虑很多的税率和减免机制才能获利。
德国实现平价上网之后补贴政策无法停止,不存在百分之百自用电,剩下光伏发的电40%还是要卖给电网,所以FIT政策还是必须要执行,而继续执行还是一样,靠消费者继续买单。
平价上网后,政府注意到很多的现象开始踩“刹车”,所以这里包含了很多的原因,太复杂,基本的背后政策走向原因是电网的负荷很大,德国可再生能源有些时段夏天的发电高峰会达到80%,有的时候会实现100%,它对电网的压力非常大,也积压了传统能源的利益,传统能源不能关闭,还是要维持平常的负载。可再生能源又在挤压传统能源的利益。另外电价涨得太快了,每个月消费者缴的电费非常多。
德国从发电、输电、卖电都是一条龙,后面为什么产生了失衡?实际上是因为早期电力市场并没有考虑过可再生能源,那时候考虑自由竞争和促进电力市场的良性互动,并且推进电力成本往下降。而可再生能源进入电力市场并且造成市场成本的下降后,对于传统能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传统能源既不能关闭,但其利润已经非常薄弱。
随后,可再生能源附加费反而更重,这有点违反逻辑,电力交易电价在往下掉,为什么再生能源附加费在往上涨?
主要的原因在于,对大于10千瓦的光伏系统来说,要加储能还要负担FIT,即使自用自发了也要负担电力补助,不然分担的人太少,最后太多补助要补。这就降低大家推动光伏的动机。这样在电力交易和FIT之间,会形成差价成为损失,这个损失最后就变成补助电价的缺口,这个缺口就会成为德国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这也是为什么德国补助不透过国家能源基金,所以只要FIT的补助缺口在往上涨,全民负担就会多。另外德国工业有2000家左右的用电企业,最可怜的就是老百姓和小型私有企业,他们非常痛苦。而电力市场失衡交易价格降低,就会造成FIT补助之间的差价又拉大,导致电价上行,所以政府要踩一下刹车,这是一连串市场化发生的事情。
德国在过去几年中又发生了这种情况,电力交易市场初衷是好,最终这两个相互交互作用是大家没有想到的,这就是中国在未来制定政策的时候,要把这些纳入考量,或者把经验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