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欧盟委员会于2012年9月6日上午正式宣布,将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包括晶硅组件、电池、硅片发起反倾销调查。由此,曾经寄希望于通过高层磋商避免这起中欧之间最大的贸易摩擦事件的中国太阳能企业不得不发出一声叹息。7月24日,以德国太阳能企业Solar World 为首的四家欧洲太阳能企业向欧盟委员会就中国光伏产品对欧出口提出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申诉。仅在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消息一周前,德国联邦总理默克尔在北京举行的中德第二轮政府磋商中表示,支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贸易摩擦,避免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但是,默克尔的立场并没有能够阻止欧委会对中国企业光伏产品倾销的立案。
欧盟是中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虽然像中欧这样的大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不必大惊小怪,但是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对欧出口达220亿美元,占中国光伏产业对外出口的60-70%。目前,中国光伏企业普遍产能过剩,许多企业处于濒临破产的困境。2012年5月,美国业已开始对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31.14%至249.96%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中国对美国的太阳能产品出口仅占其出口的10%左右,而且这次欧洲企业的申诉涉及的范围更广泛,如果欧委会在调查后裁决中国企业的产品构成倾销,对中国光伏产业无疑是一场毁灭性打击。
我们知道,太阳能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是当前中国和欧委会优先发展的战略产业,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如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对太阳能发电和入网进行了大量的政府补贴,这是最近5年来欧洲光伏发电超常增长的基础。以德国为例,2005-2011年,德国光伏设备发电量增长了近15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国。因此,欧盟对光伏设备的需求猛增,而中国制造的晶硅组件、电池、硅片等产品具有成本优势。但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对光伏发电原料的深加工以及电池等组件加工设备的制造仍然掌握在欧美制造业强国手中。中低端产品进入门槛较低,国际需求旺盛,在各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光伏产品制造企业如雨后春笋,在中国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但是好景不长,欧洲民众对于光伏国家补贴主要便宜了中国企业早有不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迫使欧洲政府重新规划光伏发电的发展,大幅度减少补贴,同时祭起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
光伏发电作为替代能源是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因此,我国政府在规划光伏产业时,应引导企业重视全产业链的塑造,从企业自身来讲,在发展好的时期,应该将获得利润一部分投入研发,力争向产业高端进军,建立长期竞争优势,而不是一味的做产能扩张,这样一旦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就会立时陷入困境。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把握住产业高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资源,才能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舍此,在出现贸易摩擦时只能频频求助于政府的斡旋。
史世伟教授,中国欧洲学会德国分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