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任何市场化行业的发展都将面临三个制约因素,其实也是市场的三因素:需求、供给和政府。需求和供给作为决定价格信号的基本自不必多说,而政府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的把控者,其对于经济的调节不仅限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全方位调控剂,也在于对具体行业的政策指引。光伏行业尽管从环境、能源等角度看是理想能源,但囿于技术、资金等问题,在行业导入期竞争力远不如传统化石燃料,此时作为国家发展的指引者,政府必须为其未来的发展制定可行目标,以期经济体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政策扶持是必要的。
大体上,所有的国家光伏发展都经历了初期政策扶持,产业爆发,规模增大之后,提质增效,补贴引导产业爆发之后,通过补贴的调控改善行业的成本与利润分配,降低成本并向市场化准备。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节奏,导致了各个国家政策的不同。这其中也有巨大的机会。今天,兔子君为大家总结,世界各国的政策情况。
01
成熟市场——补贴倾向转移,瞄准产业链细分市场
光伏行业成熟市场主要政策变化是对地面级电站政策扶持减少,尤其是补贴力度大幅减弱;分布式光伏政策未变或相对较小,并且政策逐渐向储能设备等光伏系统配套设施转移。
1) 中国
作为世界上累计装机量最大的国家,中国针对光伏产业的政策络绎不绝。在光伏产业兴起之初,中国对光伏大力扶持使得产业飞速发展,各类补贴的巨大诱惑力使得资本纷纷涌入光伏行业,引起了市场公认的产能过剩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适当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适当过剩有利于落后生产力的淘汰和产业有效集中。
具体措施主要包括补贴、上网电价等。大趋势是减少对光伏发电的补贴,但相对而言,分布式光伏的补贴力度更大。发改委价格司最终确认2017地面光伏电站将执行Ⅰ类0.65元,Ⅱ类0.75元,Ⅲ类0.85元/kWh,相比于2016年分别下调0.15元、0.13元和0.13元,分布式0.42元/kWh不变。
此外,中国政策也逐渐向储能方面倾斜。2016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在“三北”地区选取5个电储能设施参与电力调峰调频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2017年3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中国储能发展的路径及应用场景。
按照“储能指导意见”,未来将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研究出台针对性补偿政策,出台纳入补偿范围的先进储能技术标准并实施动态更新,研究建立分期补偿和补偿退坡机制。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将研究推动储能价格政策。
“储能指导意见”还提出了10年发展时间表:第一阶段是“十三五”期间,建立试点示范项目,研发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初步建立储能技术标准体系,探索一批可推广的商业模式,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以推动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第二阶段是“十四五”期间,储能项目广泛应用,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成为能源领域新增长点。
2)美国
美国光伏行业政策主要有两大类:联邦财政激励计划和法律法规、标准、约束性指标等管理类政策。其中,联邦财政激励计划并不局限于补贴,而是以税收优惠为主,并对税收、贷款、担保等各项投融资流程均有惠及,旨提高光伏行业的投资驱动力。
除了联邦政府,各州也有不同的政策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