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记者乘船进入淮南潘集区泥河镇的一个6000亩的采煤沉陷区,内地规模最庞大的水上漂浮式太阳能电站于日前在这里完工并网发电,规模高达40MW。据悉,这个建在水面上的漂浮光伏电站,为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
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
近年来,淮南市委、市政府围绕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突出能源及电网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新路径。
水上光伏电站将沉陷区变废为宝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刘龙采煤沉陷区,已被水侵占,成为一片6000多亩的水面。在秋日的晴空下,这片“长”在水里的光伏电站随着碧波轻轻荡漾。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个太阳能元件被安装在一个又一个灰色塑料浮桶上,整齐排列在6000亩的水面上,一眼望不到头,在这些元件阵列的周围,汇流箱和四通八达的电缆正在将光能汇聚上岸,据了解,这个水面漂浮光伏电站的元件总数超过120000个。设计寿命为25年,10年能收回投资成本。
“相比陆上光伏电站而言,水上光伏电站具有更多的优势。”阳光电源浮体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水面上发电,不仅少占用了土地资源,还会提高发电效率。“光伏发电并不是天气越热越好,气温越高反而会对发电效率产生影响。水面上温度较地面要低,用漂浮式光伏发电,能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据了解,这座水上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4亿元,占地约1393亩,总装机容量为40MW,分为16个发电单元,包含一个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研究实验基地。该项目全部采用浮体安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水上漂浮光伏发电项目,既不占用土地资源,又科学利用水面,发展绿色清洁能源,为“两淮”采煤沉陷区水面综合治理、开发利用探索出一条新路。该光伏电站25年可为电网提供电量123868.8万kWh,可节约标煤410004t,减少二氧化碳1221936t。
截至到目前,淮南市潘集区共引进落地光伏电站项目12个,占地0.9万亩,总装机容量356兆瓦,总投资36亿元。
建设采煤沉陷区水面光伏示范基地,可有效利用原矿区电网资源和废弃的水面资源,提高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效益。除了阳光电源水上漂浮光伏电站以外,更多的光伏好项目入驻淮南各采煤沉陷区:三峡新能源公司入驻潘集区泥河镇采煤沉陷区,15万千瓦水面光伏电站项目破土动工;常州联合公司入驻凤台县新集一矿沉陷区,10万千瓦水面光伏电站项目指日可待……
光伏+渔光农光提升经济效益
为了充分利用光伏场区的土地资源,提高综合效益,华西新能源古沟乡沟北20MW光伏发电项目在光伏场区种植起了杂交构树。
据了解,杂交构树具备天然无抗、速生高产等优势,可替代目前80%以上进口依存度的进口转基因蛋白饲料原料。在种植构树后,该项目可实现新能源发展、种植与养殖并举、促进扶贫工作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是实现农光互补的新型途径之一,可以给当地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发电项目投资1.6亿,项目在建成后运行期25年内,预计总发电量5.8亿度、年均2350万度,可以节约标煤22.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8.6万吨。
和古沟乡光伏发电项目一样,谢家集区施家湖将光伏与渔业养殖相结合。谢家集区施家湖光伏项目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单晶光伏组件,建成后可实现年发电量8334万千瓦时。这里是施家湖滩圩区,土地性质为坑塘水面,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淮南中电公司将光伏和池塘养殖相结合,上层发电,地表的坑塘里进行水产养殖,预计一年可以产鲜活鱼400多吨,年销售收入660万元。
光伏扶贫点亮贫困户希望之光
实施光伏扶贫项目不仅能够解决贫困户用电问题,还可以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谢家集杨公镇陈庙村70多岁的汤传海因为肢体残疾常年在家卧床。去年村里给汤传海建了一个光伏电站,老人不出一分钱,一年可以增收三四千元,解决了迫在眉睫的生活问题。
据了解,为推进光伏扶贫工作,淮南市印发了《关于开展光伏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光伏扶贫目标,一个个阳光基站延伸着脱贫的希望:2016年至2018年,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建设光伏电站2.4万千瓦左右;在全市选择142个贫困村,每个村建设1座60千瓦左右的村级光伏电站;在全市选择5300户贫困户,每户建设1个3千瓦左右的户用光伏项目。
截至目前,淮南市建成并网村级扶贫电站(含户户联建)共626个,基本覆盖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户用光伏扶贫项目6735个;光伏扶贫合计装机容量4.97万千瓦,提前完成光伏扶贫总体目标及年度目标。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