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主流60片单晶和多晶电池组件功率已分别达到285W 和270W,使用PERC(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ell)技术的单晶和采用黑硅技术的多晶电池组件功率则可达到295W 和275W。
多晶PERC电池进步迅速,平均量产效率接近20%,单晶PERC电池平均量产效率21.2%-21.5%,最高达22.43%,且扩产迅速。PERC电池因结构简单,可大部分利用现有设备,具有潜在综合成本低较容易实现产业化等优势,已成为当前我国太阳电池企业技术升级的主流。
截止2016年底,全球PERC产能约13.4GW,产量达8GW左右,预计2017年产能将增至20GW,实际产量将达14GW。
“未来几年,PERC电池效率预计能达到24%,产线效率23%,且组件成本降低一半。”常州天合光能副总裁冯志强博士预测道。
彼时当年少
2012年上海,在一场由行业调研机构举办的研讨会上,西安隆基股份董事长李振国就太阳能高效技术与产品做了主旨演讲。李振国在会上表示:低成本的高效单晶电池将最终主导市场,时间点取决于成本和规模,而高效单晶电池下一步发展的技术应该是PERC技术。
他认为PERC是最经济的一种解决方案,PERC电池的度电成本更低。从更长远来看,N型电池必然是发展的方向,但鉴于N型电池成本太高,还需等待发展时机。
李振国当时预计2016年单晶硅片非硅成本有望降至0.1美元/瓦,如果普及金刚线切割技术,非硅成本则将更低。他表示,单晶的成本潜力更大,拉晶环节至少有20%以上降幅,金刚线片化一旦普及,切片将会有0.5-0.8元/片的降幅,单晶在市场上的性价比优势将会得到强化。
会议现场,行业分析师韩启明请教了李振国关于PERC技术的发展问题。那时,隆基还没做组件,单晶硅片非硅成本还在0.16美元/瓦以上,韩启明还在Solarbuzz,Solarbuzz还未并入IHS,PERC技术还是一株“小嫩苗”,刚从土壤里冒出幼芽,一切还在市场萌芽阶段。
莫负好时光
2013年,隆基股份扭亏,2014年底,隆基股份收购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当时听到最多的关于此次收购的原因之一是,隆基希望更多的电站投资商看到单晶产品的优势,而在高效组件技术路线的选择上,PERC成为了李振国的首选。
通过收购乐叶,2014年、2015年时李振国手里拿了一把组件牌:衢州1GW高效单晶组件项目、500MW高效单晶光伏电池线、泰州乐叶2GW高效单晶PERC电池项目等。乐叶搭台唱戏,电池组件获得扩张,另一方面,隆基股份巨大的硅片产能也找到了出口。
除了隆基股份,PERC技术亦受到行业主流光伏制造商的青睐,2013年前后,开始有厂家导入PERC电池生产线。2012年,晶澳取得PERC电池发明专利的授权;2014年实现PERC组件大规模量产。目前晶澳PERC电池产能2GW,根据晶澳规划,预计2020年PERC产能扩充到5GW。
2014年,天合光能凭借其大面积P型单晶PERC太阳电池21.40%的效率创造世界纪录,并在一年后以22.13%的转换率刷新该记录。2016年7月,天合光能量产P型单晶PERC电池的平均效率已达21.1%;半年后,天合光能再次以0.5个百分点创造了新纪录。
与此同时,晶科、阿特斯、韩华QCells、尚徳、爱康、航天机电、中利腾辉其他企业相继宣布增加PERC电池产能,2015年,PERC电池产能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扩张起来,随着电池量产效率不断被刷新,2016年,PERC技术全面开启了商业化进程。
2017年,有可能是PERC电池与常规电池的市场份额的转折性的一年。随着PERC电池产能的扩张,常规电池的市场份额在逐步下降。根据Energytrend预估,2020年PERC电池产能将增加至61GW,占电池总产能的44%。
2016-202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source:EnergyTrend
通过少量技术改变,在基本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PERC电池可实现双面发电。目前,双面PERC已成为行业新热点,俨然有成为下一代主流的趋势。
“未来,PERC组件亦将迎合光伏电站的发展需求,一方面产能迅速提升,与常规产品的价差将持续缩小。另一方面,考虑到PERC单晶多发电,随着大基地、新技术、新材料的规模化应用,PERC组件产品将得到广泛的使用。”大同中电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段涛说道。
FR:pv-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