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大名垂宇宙。昔日七星坛上,诸葛孔明巧借东风。今朝,远景能源借用诸葛亮的表字“孔明”给其新能源功率预测产品命名。
理由很简单:孔明拥有超强的计算能力并借来了东风,远景能源也希望迎来新能源发展的东风。
远景能源创始人张雷曾对媒体表示,当度电成本挑战解决后,能源世界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系统协同成本。如何更准确地预测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则是降低系统协同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
产品研发针对行业痛点才有可能成为爆款。远景能源孔明产品负责人杨恢认为,风电场短期的痛点是满足电网的考核要求,预测并上报未来一周的发电量;长期来看,电网需要更加准确的发电和负荷预测能力,增加不同能源间的协同和互补,降低调峰和调频的成本。而未来电力市场的发展,将对新能源功率预测的精度提出更高地要求。
其实,以上风场的痛点已成为风电行业健康发展的牵制。为解决问题,国家能源局颁布了关于功率预测准确性的“两个细则”考核标准,对新能源电站的功率预测系统准确性提出了要求。目前,我国已有一半省份开始正式考核,其余省份也将在今年陆续开始考核。由于预测准确度不达标,全国范围内新能源电站每年的平均罚款接近20万元/场站,其中东部地区罚款约为10万元/场站,中部地区20万元/场站,在西北地区更是高达200万元/场站。
精准的功率预测对新能源发电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
从主动的角度来讲,意味着提升上网小时数,争取发电计划优先权,尽量减少弃风弃光,合理安排场站设备的维护检修,最大限度地提高新能源电站的经济效益。
从被动角度来讲,不做到精准预测功率预测,就要被罚款。很多新能源发电企业多次更换功率预测的厂家,仍然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罚款居高不下,对生产效益产生很大影响。
从长远来看,随着电力交易在全国范围内的稳步推行。作为短期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功率预测系统上报的短期预测在经过主站的相关计算后会成为第二天新能源电站的出力“天花板”,对发电企业的生产有着直接影响。可以说谁有了准确的功率预测系统,谁就有了电力交易市场最有力的支撑。
了解行业痛点是一步。对于功率预测而言,最痛的点,莫过于天气预测。
天有不测风云是常态。而远景能源偏向虎山行,偏要做汇聚气象数据的苦差事,要把短期和长期的天气预测都做到精准。功率预测系统高度依赖数值天气预报,而数值天气预报作为新能源技术的三大壁垒之一,技术难度极高。
“孔明”的优势恰恰在此。杨恢介绍,为了提高预测精度,远景汇聚了全球最顶级的气象团队。另外,做风机起家的远景能源更了解风机和风场,这一先天优势让“孔明”的天气预测能力与风电行业精准结合。
总之,“孔明”正成长为远景能源的又一利器,坚守着为行业提供最高精度的新能源功率预测,并有望在远景的能源物联网生态系统中起到更重要作用。
“孔明”优势及应用案例介绍
远景能源于2016年揭开了新能源功率预测产品——“孔明”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