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在“第六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大会暨2016新能源发展高峰论坛”上,昌盛日电凭借其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异成绩及突出贡献,荣获“2016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自主创新奖”、“2016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两项殊荣,这已经是昌盛日电连续两年入选。
目前,该公司在全国20余省市落地、已布局建设百余个千亩级以上光伏农业园区、全国农业园区占地面积超过5万亩。不仅仅如此,还建设了国内首个农业创客空间-青岛农业创客空间,通过打造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创新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智力人才支撑平台、孵化器综合服务平台等十二大创业服务平台,为入驻空间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种植能手及农业合作社等创客,提供一整套专业服务并助其发展。
对于昌盛日电来说,从光伏行业跨界到水产,时间并不太长,尽管在“光伏+农业”有着独到的理解和实践经验,但水产养殖有着自身的复杂性,那他又是如何使水产养殖业发光又发热的呢?为此,《水产前沿》杂志专访了青岛华盛现代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海玉。
青岛华盛现代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海玉
水产前沿:昌盛日电是什么时候开始涉足水产养殖业的?
王海玉:面对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难题,昌盛日电积极探索创新,2011年,在全国首创“光伏农业”发展模式,“用工业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以光伏科技大棚为基础,通过园区化、平台化运作,形成光伏现代农业综合体,带动当地深加工、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链全面发展,目前已布局建设百余个千亩级以上光伏农业园区。水产养殖业也是“光伏+”的一个方向,所以当我们在种植业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涉足水产也是水到渠成的,2014年开始,我们正式运作“光伏+渔业”项目,目前第一个涉及水产项目的山东滨州基地已投入运营,希望通过光伏与渔业设施化相结合,对“光伏+”模式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水产前沿:从“光伏农业”进军“光伏渔业”你们的优势是什么?
王海玉:首先是在光伏农业领域多年积累的丰厚的园区运营能力。全国百余个千亩级以上园区的成功运营经验,可以直接复制到光伏渔业园区的运营上。并且我们的园区可以成功实现三产联动,每个园区都会结合当地旅游特色,建设观光休闲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
其次就是平台。我们的思维不是按照“公司”的思维的去做,而是按照平台化的思维去做的,平台做起来以后,自然会有人来找平台发挥,只要体制好,平台好,各种资源都可在平台上集聚。我们的农业创客空间可以为创客提供12大创业服务平台,例如,通过投融资平台可以很好的解决农业企业发展中的融资瓶颈问题。
打个比方,你有一个很好的创意,例如你想在北方做虾苗培育或工厂化养殖,但是没有场地,那你就可以选择进驻我们的平台;或者你想做工厂化养殖,有技术,但是苦于没有资金建立大棚,那就也可以选择成为创客,进驻我们的平台享受资金、政策、互联网、物联网、电商平台、物流、渠道等一系列创业所需的各种服务。
目前入驻创客空间的企业主要有花卉、苗木、茶叶、食用菌、特种蔬菜种植、特种养殖等多个细分领域,截至目前,已成功孵化47家小微企业和创客项目,为其中11家入孵企业进行了总额超过2800万元的种子轮投资,并辅导2家企业获得超过1100万元的外部融资。
滨州基地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