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闭幕。这是《巴黎协定》于今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后的首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巴黎协定》倡导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要求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16泰山论坛暨《巴黎协定》实施研讨会、中国微能源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年会上,与会专家提出可大力构建微能源网。
什么是微能源网
微能源网是一种智慧型能源综合利用的区域网络。它以能源的优化利用为导向,是与能源互联网有机链接的智能化区域能源生产、使用、存储、调度、控制的系统,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具备较高的新能源接入比例,相对独立运行,可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实现风、光、天然气等各类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并可根据需要与公共电网灵活互动。
微能源网的概念比较拗口,我们只需明白它是解决末端智慧用能的就够了。末端智慧用能很重要吗?是的,很重要。
去年11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中国庄严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峰值等自主贡献目标的确定,实际上建立了中国质量效益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倒逼机制。”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说。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最近20年来,中国累计节能量虽然占全球52%,但2014年单位GDP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远高于发达国家。燃煤工业锅炉能效水平和电机系统平均运行效率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已居世界首位,接近美国、日本等国家排放量的总和。中国虽然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仍只有12%,而欧盟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有25%的能源消费来自非化石能源。
为根治雾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就必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然而,在大力发展新能源过程中,我们又遇到发电侧大量间歇性电源的接入问题。与传统发电技术的最大区别是,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储存。风能、太阳能的随机波动性,决定了其发电功率的随机波动性。大规模的新能源电源接入电网以后,就对电网形成巨大的冲击。缺少需求侧(负荷侧)响应的智能电网无法通过协调负荷侧主动消化一些局部不均衡,只能依靠自身能力进行被动调整。“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电力不够,负荷高峰时期只能限电。西北、三北地区虽然是理想的风能、太阳能发电场,但工业底子很薄,自身用电少,风电、光电配套输变电能力差,导致大量风电、光电输送不出来,只能弃风弃光。个别地区,部分时段,弃风、弃光率达到了惊人的90%。”中国微能源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冯东说。
在此背景下,以微能源网为代表的新型能源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就成为发展的必然。微能源网的思路是,以分布式开发、本地化高效利用的微能源网系统,取代集中生产、被动消费的传统能源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让用户真正参与进来,削峰填谷,在需求侧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响应,实现供需并重。通俗地说,普通家庭和个人将不再是单纯的能源消费者,同时也可能成为能源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当每一个企业、每一栋楼、每一个家庭都能参与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时候,整个能源系统和传统的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将被彻底改变。由此,新能源的加入、多能源的融合等智能电网末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望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