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光伏产业是由光伏企业构成的,如果能努力想明白未来中国光伏企业什么样,再去想中国光伏产业什么样就会容易一些。
今年初开始写的十五篇“光伏电站融资难探讨”系列,是老红对光伏产业过去一个重要问题的思考,系列的最后一篇《分布式光伏电站融资你是那条跳过龙门的鲤鱼吗?》,无意之间变成了既是对过去一个重要问题思考的结束,又是对未来一个重要问题思考的开始。
这个重要的未来问题就是对当前光伏企业商业模式的探讨,老红从现在开始,试图通过寻找独特的商业模式寻找有未来的光伏企业,通过寻找有未来的光伏企业看到未来的中国光伏产业。
“未来已来,预见才能遇见”是《阿里高管:我们已被几家传统企业给颠覆,阿里、腾讯和百度还不知道怎么接招》文中的一句话,相信其中的许多许多观点,比如“下一个机会是产业互联网……纯粹只用‘互联网’,机会都已经被BAT抢走了。”比如“数字化是企业走向产业互联网的第一步……谁来做这件事情?拥有实业的、拥有产业的企业家才能做这件事情。”再比如“以前是以企业为中心,大规模生产、低价竞争以及巨大的库存,这是旧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模式是真正以用户为中心,是大规模定制……”不但引起了老红的共鸣,相信也会引起光伏企业家们的共鸣。
当前应当是大部分光伏企业家思想上最痛苦的时候。
光伏的“630”结束了,那些心存高远的企业家们会发现:他们并没有因为忙着数钱而快乐,却在为明天该挣的钱在哪里而痛苦;过去所有的艰苦付出原来都是快乐的,不知道明天该往哪里努力才是痛苦的。这就像任正非所说华为的科技发展从对别人的模仿到超越,现在已经到了无人区,感受到的不是一种超越别人的快感,而是一种不知如何发展的迷茫。
过去十年,中国光伏企业家至少经历过两次该如何发展的痛苦思考,一次是2011年以前的“是否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一次是2012年以后的“是否全面进入终端市场?”
现在,光伏企业家们又站在了必须选择的关口,而这次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选择。2014年瞿晓华曾为“创新的商业模式在哪儿”睡不着觉,这次会有更多的企业家为如何转型而睡不着觉。
因为,过去的选择从来没有像今天的选择如此至关重要、选择困难。过去的选择,不过是在产业链内是否延展的数量型问题,现在的选择,则是是否、如何跨出产业链转型服务的质量型问题;过去的选择,是如何比别人更强大的问题,现在的选择,则是一战定乾坤的问题。
此时,光伏家们至少应当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未来的光伏产业需要什么样的光伏企业?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光伏企业家们对于光伏产业的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很清楚,但是对自己的光伏企业该怎么发展、会发展成什么样却不那么清楚。对此,“未来的光伏产业将由什么样的光伏企业矩阵构成”问题,也许会有利于企业家的思考。
2.未来你的光伏企业是否需要“跨界”?
这是一个光伏企业寻求独特性时必须思考的问题,因为仅在光伏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内部“延展”已经难寻独特性。过去十多年,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可谓“神速”,但是光伏企业的发展却很是缺少“技术含量”,2004年到2007年,是专业化生产阶段;2007年到2011年,是追求垂直一体化产业链阶段;
2011年到现在,是各种形式进入终端市场阶段。时代不同了,过去追求超越别人,不过是在同一个产业链内部用“大”或“长”大家都一样的玩法,现在追求超越别人,必须尽快找到和别人不一样的玩法,而这在光伏产业链内部是难以找到的。这种不一样的玩法,恐怕只能通过跨出产业链与其他产业相结合来实现,比如光伏+交通、光伏+金融、光伏+农业、光伏+建筑等。
3.未来你的企业能否能“颠覆”互联网?
相信光伏企业家们想到转型,一定会想到三个概念:服务、平台、互联网。互联网思维是每一个光伏企业家都会具有但未必做得好的事情。要做好这件事情,必须了解两个前提:
1)已有的互联网思维正在被颠覆,产业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
“互联网+”已经没有了市场机会,“光伏+互联网+”的机会才刚刚开始。以前是互联网可以整合资源,现在是没有产业基础互联网难以整合资源。比如光伏电站运维,大数据只能来源于光伏企业;
2)互联网思维在能源行业有局限性。
在大众消费市场,互联网重构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但在能源行业,能源的垄断、大规模特征与互联网的分散、民主、分享精神相矛盾。所以,光伏互联网平台的推广不会像消费互联网那样一夜颠覆世界。
不管想什么、怎么想,在当前光伏产业的历史性转折期,光伏企业家们都选择了痛苦的思考。
光伏企业昨天的思考决定着光伏企业的今天,光伏企业今天的思考又决定着光伏企业的明天。当然,许多光伏企业此时已经没有了明天。
参考资料:《任正非:华为已经攻入科技无人区无人跟随感到迷茫》《专访阿特斯瞿晓铧:没做过老大的光伏稳健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