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割下来的都是些什么“肉”?
海量库存。前文有提过,自2014年始,组件领域的大规模扩产,导致2016年7月前有数据显示市场上的存货达到惊人4GW。越来越大的产能(有资料显示自7月开始各大一线组件厂都在有意识的收缩,代工厂开始出现停产)和下半年骤减的光伏指标之间,矛盾激发,低价出货回笼资金成为大佬们的首选。
新技术突破。除了库存外,被提及的低价原因第二位。有说法,认为以阿特斯、协鑫、晶科为代表的几家大佬在金刚线切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最晚至2016年年底,金刚线切将在多晶上实现量产,这将进一步降低组件成本,可以支持低价战略。对此,邹驰骋持不同看法,认为金刚线切只是在一道工序上的革新,无法影响整个产业链的价格体系。
新材料的选用。除了技术革新,也有很多企业把新型材料作为降本提效的根本手段,但是目前市场上尚无成熟的可供大规模应用的新型替代材料出现。
全产业链整合。以协鑫为代表的某些大型组件企业,出手整合整个产业链,也就是从硅料、硅片、电池、封装等全环节入手,可以做到把各个环节的利润压缩到可控,可以拥有比其他企业更多地优势,此说法也得到邹驰骋的认同。
有人说纪录就是用来破除的,今天的低价在明天都根本算不上啥,0.65在今天是破纪录,说不定明天就有更低的0.4、0.5出现,可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底线,光伏产品绝不是一个可以无限低价的产业”,在低价的同时如何保证品质和效率,才是我们整个产业需要认真想清楚的。
让我们回顾下2个月来领跑者竞标的价格。
安徽两淮领跑者基地唱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