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发电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光伏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均快速增长,至2015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318万千瓦(其中地面光伏电站为3712万千瓦,分布式光伏为606万千瓦),并网容量4158万千瓦,年发电量383亿千瓦时,约占全球光伏装机的1/5,并超过德国(光伏装机容量为3960万千瓦)成为世界光伏装机第一大国。预计2020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1.2~1.5亿千瓦,2030年光伏装机将达4~5亿千瓦,以满足我国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2030年比重达到20%的能源发展目标。我国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材料价格下降,也带来了光伏装机和发电成本的下降,将使我国光伏发电由最初的主要依赖政策补贴转变为逐渐走向电力市场实现平价上网。
光伏电池组件效率持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是太阳能电池,又称光伏电池。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电池与组件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产业化太阳能电池与组件效率也大幅提升,太阳能电池每年绝对效率平均提升0.3%左右。2014年,高效多晶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平均效率达17.5%以上,2014年底最高测试值已达20.76%;单晶太阳能电池产业效率达19%以上,效率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平均水平。2015年底,我国多晶及单晶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平均效率分别达到18.3%和19.5%。
伴随着太阳能电池效率持续提升,太阳能电池组件成本也在大幅下降。200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组件价格为每瓦约4.8美元(36元),2010年底我国太阳能电池的平均成本为每瓦1.2~1.4美元,2014年底每瓦降至0.62美元(3.8元)以下,7年时间成本下降到了原来的1/10(见下图),光伏组件成本已在2010~2013年间大幅下降。2015年,我国晶硅组件平均价格为0.568美元/瓦,光伏制造商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直接制造成本约0.5美元/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成本已降至0.48美元/瓦以下。
同样条件下,美国平均每瓦组件的制造成本为0.68~0.70美元,受制造成本影响,目前全球光伏产业也逐渐向少数国家和地区集中,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马来西亚、美国是当今全球排在前四位的主要光伏制造产业集中地。预计未来3~5年,中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成本将下降至每瓦0.4美元左右(2.5元)。
光伏发电系统单位建设成本持续下降
已建地面光伏电站初始投资的大小占光伏电站总成本的大部分,土地费用等占整体建设及运行维护的成本一般不大,暂不考虑其影响。光伏电站初始投资大致可分为光伏组件、并网逆变器、配电设备及电缆、电站建设安装等成本,其中光伏组件投资成本占初始投资的50%~60%。因此,光伏电池组件效率的提升、制造工艺的进步以及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因素都会导致未来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有关测算表明,光伏组件效率提升1%,约相当于光伏发电系统价格下降17%。伴随着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持续提升和组件成本的大幅下降,再加上“十二五”期间光伏发电装机快速增加产生的规模化效应和光伏发电产业链的逐渐完善等因素,不仅光伏组件价格下降,逆变器价格也大幅下滑,因此,近年我国光伏电站单位千瓦投资也在不断下降。鉴于我国在2007~2014年期间,电池组件成本下降了近10倍,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了1.4%,与之相应,2014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相比于2007年成本下降了10倍以上。我国地面光伏电站单位千瓦综合造价近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网光伏发电站平均单位千瓦动态投资由2009年的20000元左右降至2012年底的10000元左右,2013年光伏电站单位造价水平降至8000~10000元/千瓦,2015年光伏电站单位造价水平基本在7500~9000元/千瓦范围内波动。
地面光伏电站度电成本主要受寿命期内光伏发电总成本和总发电量的影响。在未考虑光伏电力输送成本及其他电网服务成本的前提下,根据已建典型项目,测算2015年并网光伏度电成本平均水平为0.7元/千瓦时(含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建设成本与地面电站的建设成本构成相近,初始投资亦占分布式光伏电站总成本的一大部分,只在建设地点、装机规模和发电用途上会有差别。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成本与地面光伏电站成本的变化趋势相同,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但由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土地费用占整体建设及运行维护的成本比地面电站稍高,且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建设选址特殊,占用场地的属性以及后期设备运维方式等问题需具体协调解决,给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建设成本略高于地面光伏电站建设成本。2015年,根据典型项目测算的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成本约为8000~9000元/千瓦,度电成本约为0.8元/千瓦时(含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