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晴朗的时候,七十多岁的村民张元昌总是习惯性地来到自家门口的电表前,睁大眼睛看着表盘里忽闪忽闪的数字。这块电表已成为他家的新“钱包”。
张元昌是安徽省金寨县某村的一位贫困农民。在他家屋顶,12块蓝灰色光伏板分两排排开,26度仰角朝南面向天空,由一根电线连接逆变器,就近接入电网。挂在门前墙壁上的独立电表则实时显示光伏组件的发电量。
“4733.19度。”3月14日下午5点,张元昌看着电表上的数字念道,似乎并不满意。他家的光伏板从2014年5月开始发电,平均一年发电不到2700度,这和该县所宣称的“户年均3000度以上、最高记录4800度”还有些差距。
不过,张元昌家屋顶上发出的近5000度电,已按照每度电1元钱的优惠价格实时卖给国家电网公司。这意味着,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张老汉入账约4700元。
这是金寨县已开展两年的一项扶贫计划。目前该县已有近9000家贫困户正在享受屋顶太阳能带来的收益。
兼具扶贫公益和节能减排双重特性的光伏扶贫,得到了中国政府的特殊支持。2014年10月,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光伏扶贫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安徽、河北、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六省区共30个县进入试点范围。去年,国家能源局专门规划1.5GW的指标用于光伏扶贫项目。
去年,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建设规模达1836MW,年均收益22.6亿元,投资收益率接近13.72%,近4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
地处皖西大别山腹地的国家级贫困县金寨,是国内最早开展光伏扶贫工作的地区。“去年有20多个省、100多个县来学习考察,”金寨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副局长时培甫向界面新闻记者展示其每周工作日志,“平均每个星期都要接待两次,有时一周有四次。”
3月中旬,记者实地调查走访发现,金寨县的光伏扶贫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也面临财政补贴拖欠、农网改造滞后和多点运维难题等多重困扰,投资运营模式几经变迁。光伏企业蜂拥而至,意图从政策利好下的资源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金寨的“天饭碗”
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中国第二大将军县”的金寨,曾诞生59位开国将军。人口约68万,面积3814平方公里,农业人口占比超八成,既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去年该县GDP为88.8亿元,同比增长6.3%,仅为安徽省GDP的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