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伏圈里的企业来说,近十年的光景浮浮沉沉,很多企业抓住机遇,发展壮大,也有很多企业黯然退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正是因为这些企业的拼搏,中国光伏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迅速,光伏系统成本短期内迅速下降。可以说,中国光伏企业为世界光伏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隆基股份就是助推光伏发展的重要一员。
一直以来,隆基股份专注单晶硅棒、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十多年来精耕细作,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效单晶产品量产化供应商。自2014年起,隆基股份在稳步硅片龙头地位的同时,向产业链下游电池、组件、电站延伸。对此,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说:“隆基股份早期专注于做单晶硅片。公司发展到2013年,我们认为在规模和技术实力水平方面均已达到了公司预定的战略目标,形成市场竞争力,稳定了行业地位。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把单晶硅片品质持续提高,成本继续降低,单晶产品的价值没有办法有效地在中国市场传递至终端,当时的局面是我们的单晶硅片约75%出口,国内的销售量只占25%,其中还有一部分被客户加工成电池片出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定向中下游延伸。”
据了解,2014年底,隆基股份收购了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这是隆基股份开始向产业链中游单晶电池、组件环节延伸的标志。短短一年的时间,乐叶光伏从三线小组件品牌已发展成为国内一线主流品牌。
李振国说,“乐叶光伏开始做组件之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电站应用端的市场格局。在2014年的时候,国内电站大概只有5%使用单晶,到了2015年占比已经达到15%,相信在2016年国内单晶使用量会达到25%以上的份额。另外,在领跑者计划里有一个组件功率分布图,目前95%的单晶产品都可以满足领跑者要求,而多晶从常规的技术来看只有25%的产品能够满足领跑者计划。因此随着国家能源局大力推广领跑者计划,单晶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单晶优势凸显发展势头强劲
“隆基股份这些年给这个行业做出的最大贡献,也许就是把单晶这种高端产品的成本降下来。”李振国说道。
我国单晶光伏产业长期发展缓慢,2015年我国单晶占比虽然提高至了15%,但还远低于日、美等国家约40%的水平,据了解主要原因来源于需求端和供给端这两方面。在需求端,我国单晶组件被定位于高端产品,因此价格较高,而我国光伏电站以地面集中电站为主,BOS成本占比较低,对组件成本摊薄有限,单晶电站初始投资成本较高,导致需求不足;在供给端,我国单晶组件生产规模过小,与整个单晶产业链不协调,导致单多晶价差在组件环节被放大到超出合理值。
但从2013年国家开始实行光伏发电标杆电价政策开始,单晶技术作为度电成本最低的先进技术,市场需求逐渐从海外向国内倾斜,2015年国内单晶市场份额增长超过100%。电站对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间接带动了单晶硅片产能的增长。根据上市公司财报和市场调研数据,2016年主要单晶硅片企业产能将增长3.7GW。
李振国表示:目前单晶的性价比优势已经完全显现出来了,下游很多电池片厂开始往单晶生产上进行大规模的转移,其中也包括一些一线厂商。2016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一方面,隆基股份仍然会大力推广单晶这种性价比高的产品;另一方面,我们要扩建单晶硅片的产能来保证产业在向单晶转移的时候有足够的单晶硅片。
在李振国看来,未来真正实现最低电价的路线只有单晶技术路线,“由于物理结构的原因,单晶可以将电池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高效单晶电池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而高效单晶电池下一步发展的技术应该是PERC技术,从目前来看它是最经济的一种解决方案,PERC电池的度电成本更低。从更长远来看,N型电池必然是发展的方向,但目前N型电池成本太高,还没到发展的时机。”
据了解,在过去1~2年,单晶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单晶组件对光伏电站投资成本和发电成本的显著降低作用。从2016年起,制造端价值将成为单晶技术份额提升的另一个驱动力。PVInsights价格数据显示,目前单晶硅片与多晶硅片价差已经缩小到1.7美分(不含税),在这个价格水平下,单晶电池毛利率已经高于多晶电池,在组件端由于单位每瓦产品可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单晶组件相对多晶组件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制造端驱动加上高效技术对电站端成本优势的强化作用,成为制造端大规模增加单晶产能的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