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太阳能发电市场中,晶体硅发电仍占据90%以上的市场。在这个晶体硅为主流的光伏市场上,多晶产品又占据全球晶硅产品中70%的份额。
然而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单晶硅逐步呈现出回归的态势。并且这种趋势有加速的可能性。
这种现象在今年年初的我国市场上,也体现出了明显的特征。单晶硅回暖,在上游体现为单晶产品供应商纷纷满产、扩产,产能增加与成本下降使得单晶产品价格下降,渐渐有与多晶产品竞争的实力;在下游需求上,这种现象随着我国光伏地面电站建设热潮兴起。对于项目开发商来说,随着度电价格下调,单晶硅的路线逐渐被更多人认可。
预计今年,我国大型地面电站建设热潮将渐渐退去,行业回归理性。这一点体现在,更多的项目开发商开始关注对度电成本的控制。而这一根本原因也倒逼太阳能组件、电池片制造商们加快步伐提升技术,降低成本,向高效时代迈进。
上游扩产
近些年,受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需求影响,单晶硅销售市场火爆,带动国内外单晶硅制造企业销量激增。
在国际上,从2014年左右,光伏制造商龙头便纷纷试探性布局高效单晶产品。早在2014年下半年,SolarCity斥资3.5亿美元,并购以高效率N型单晶电池为主打产品的赛昂电力,计划建立1GW电池组件厂,尝试单晶硅路线。
在2015年年初,以薄膜路线为著称的 Firstsolar传出在马来西亚建设100MW单晶硅电池单元生产线的消息。
本月,韩国LG公司斥资4.35亿美元扩大其电池生产线,宣称计划到2020年,将其N型单晶硅电池生产产能翻三倍。
而随着日、美、德几大市场单晶硅火爆,国内单晶产品供应商也是供不应求,销售火爆。
2015年年初,全球最大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商龙头隆基整合乐叶光伏,开始正式涉足单晶硅组件产品制造及销售。而这匹新兴的“黑马”,在进入市场开年便显现出凶猛的发展势头。
“十三五”开局之年,乐叶光伏与六家光伏电站开发商签订战略协议,协议中表明,在未来3年内,乐叶光伏及其母公司隆基股份将向中民新能供应不低于4.3GW单晶组件,向林洋能源供应不低于3GW单晶硅片/电池,向招商新能源供应不低于1.8GW单晶组件,向中设无锡、天宏阳光分别供应不低于1GW单晶组件,向山东天恩供应不低于1.5GW单晶组件。乐叶光伏即将规模化量产的PERC高功率组件等新产品将在战略客户新建电站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
除此之外,我国单晶产品核心供应商之一的中环股份,在2015年年末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公布,该公司单晶硅产品产销情况较好,处于满产状态。
近日,另外一家单晶硅锭/硅片生产商阳光能源控股披露其2015年出货量,据披露数据显示,单晶硅产品的出货量为1.15GW,相比于去年增长13.2%。
台湾是我国单晶硅制造业另一个重要据点。今年,在竞争平板显示器和光伏组件制造商友达光电宣布退出多晶硅市场,保留旗下光伏组件业务BenQ Solar位于马来西亚的制造业务,生产单晶硅组件及高效电池。
台湾另一家单晶组件大户新日光也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几度扩产,将50%产能转移至单晶硅产品。并在今年年初推出高效单晶组件,称其转换效率最高21.1%,本年年底将进行量产。到去年12月底,台湾地区甚至部分出现单晶硅片价格低于多晶的现象。
但全行业扩产也直接导致竞价后的价格下跌。据海关出口数据显示,在硅片市场上,2015年上半年单多晶硅片均呈现下降趋势,而单晶硅片下降幅度更大;下半年,单晶硅片价格依旧大幅下降,而多晶呈现小幅回升趋势。截至12月底,单多晶硅片价格差额已经从年初的0.29美元/元的差额,缩小至0.04美元/片。
单晶产品总体价格不断走跌。比如上文提到的阳光能源,虽然出货量增加13.2%,但收入仅增长1.6%。种种数据显示出,一方面,单晶产品供应逐渐加大,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在逼迫单晶制造商加快技术进步,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