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引进技术来实现产业化和本地化。前年CSPPLAZA会议上谈到了为什么选熔盐做介质,而不选油,不选导热油做介质,当时是从经济上考虑的,经过这些年的调查研究,感觉到如果用熔盐做导热介质可以简化系统。
导热油两次热交换,一次热交换是油和盐的交换,还要反过来,盐向油来热交换,这种情况下,就有比较重要的问题,它的安全性问题。任何一个换热器要想让它不漏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无论是盐向油的泄漏,还是油向盐的泄漏,这个危险是非常大的,所以必须要避免。
如果选熔盐传热储热,系统就简化了,当然盐也有一些风险,但是总的风险来说不会产生大的安全性事故,尽管熔盐跟水做热交换的时候也会产生泄漏,但是这个问题是容易解决的,如释放压力就可以了,所以这是当初选熔盐作为导热介质的重要原因。
做这个工作是全新的技术,尽管在美国、西班牙、德国、以色列他们都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在中国来说是新的,我们接触熔盐的项目搞了五年多不到六年,主要的老师就是阿基米德,跟它学,跟意大利学。又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储热是光热发电最重要的亮点,作为储热和换热谁是最好的,经过了多次研究找到了德国,感觉到作为业主来说还有一些做不到,这些技术引进来的时候还需要有两件事,一是总体设计院,第二是要有业主工程师,选来选去就选了西北电力设计院作为总体设计、选择电规院做业主工程师。
我们确定了八字方针:引进、消化、吸收、创新。
只有走这个过程,为什么要走这个过程?回忆国内技术引进上做的工作,我在广核做了20年工作,广核的引进从1986年开始做设计的时候,到去年年初能够向国外输出整整经历了30年,主要工作做的是高端引进,上来是一百万千瓦,当时反对一百万千瓦的人特别多,香港百万人签字不同意,但是顶过去以后经过了30年;第二是不断的革新,一步一步往上走;第三国产化是最好的,开始引进就是全套引进,再看我国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最早引进法国的M310一百万千瓦,然后是英国的全速机,在进入第二步的时候引进的CP1000,再进入CP2中国的压水堆,现在是AP1000,现在又跟法国和德国人合作,又做一百七万千瓦,现在开始往外走。
中国的高铁,高铁引进目标很清楚就是要高速,提高我国的运行速度,因为每年数亿人口的流动,没有这个是不行的,光靠飞机是不够的。第二个方面博采众长,引进日本的牵引技术、法国电动技术、德国行车控制技术、加拿大的轨道技术,现在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现在做到第三代。
我们第一步骤就是引进,引进集热管,集热管做了很多探索,证明是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的5兆瓦的电站经过了七八年的运行,集热管、反射镜、控制系统、支撑机构都没问题,所以选择了它。德国化学熔盐储能方面很有经验的,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是专门设计的蒸发器,蒸发器现在在大连生产,这是专利设计,这样保证了整个熔盐换热系统中比较重要的换热设备是稳定可靠的,再有在50兆瓦的电站里使用了15小时储能,将近用熔盐三万吨,相当于差不多不到两万立方米熔盐,这两万立方米的熔盐储罐是非常重要,国际上没有标准,只好引进德国的设计,不仅是焊接标准、材料标准都是引入德国的,这方面的工作现在已经做的差不多了。
到现在为止,现在做到什么程度了呢?到现在为止光场的设计由阿基米德做的光场设计已经做完了,前同已经签署了,已经工作了。第二件事,林德作为储热换热系统的设计工作正在进行,西北院作为总体设计要做常规部分的设计,跟全部的BOP的设计,现在也在抓紧进行中,我们就等国家的示范项目,示范项目确定之后、电价确定了我们就立刻开工。阿基米德的第一批集热管,一半已经开始进口了,已经到货了,大概四分之一左右已经到货。林德的设计和设备也会在明年年初做完,制造工作做完,合同已经签署了。50兆瓦的引水工程也已经开始了。
第二步的工作是引进,要引进德国的、引进意大利的,为什么要用意大利来做设计,就是因为意大利做了5兆瓦,而且运行了六七年,也有很多经验教训跟经验反馈都会反应在我们的设计中,我们设计方面做的工作是最精准的,五年来第一版核心研究是国内做的,后来发现光场集热方面不够,又请意大利做了全部可行性研究和全部的设计,发现ENEA做的关于储热换热方面还有一些不足,还是有一点关于在建设运行调试方面经验不够,又请阿基米德专门做光场的设计,又请林德做储热换热设计,在此情况下西北院在此基础上做全场的适应性设计。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