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名声大噪的光伏巨头,英利绿色能源(YGE.NYSE,下称“英利”)在经历了连续五年的亏损后,走上了资产债务重组之路。据了解,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信达资产”)可能会入主英利。
信达某内部人士告诉澎湃新闻,“目前的进度我们不方便说”。但该人士表示,信达本来就是做不良资产处置的公司,英利这样的情况本身已是不良资产,此外,信达对于光伏行业也十分感兴趣,此前也重点关注过尚德、赛维不良资产处置的问题。英利公共关系部负责人王志新称,这些在正式公告披露前的消息会有很多,但重组的具体信息要根据相关要求再对外进行发布。
在光伏行业整体向好发展的形势下,英利却深陷巨额债务泥潭,不禁令人唏嘘。某光伏行业人士对澎湃新闻分析称,其实英利和此前赛维、尚德的情况如出一辙。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自身投资战略的失误,比如大量投资上游硅料企业。
目前光伏行业发展形势大好,英利却不断深陷债务泥潭
英利集团成立于1987年,1998年进入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彼时,是中国最早进入光伏行业的大型公司之一。2007年6月份,英利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此后曾在一段时间内,英利的光伏组件在出货量方面保持全球第一。
2015年,光伏制造业全面回暖,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多晶硅产量约为10.5万吨,同比增长20%;硅片产量约为68亿片,电池片产量约为28GW,同比增长10%以上;组件产量约为31GW,同比增长26.4%。
如今光伏行业发展的形势大好,同行中的多数企业已扭亏为盈,但英利却深陷巨额债务泥潭。
某光伏业内人士对澎湃新闻分析称,其实英利集团出现如今的境遇和此前赛维和尚德如出一辙,行业寒冬、国际贸易壁垒等原因,最终导致了其各自的衰败,但其自身的投资失误则是最根本的原因。比如,在多晶硅价格很高的时候,英利、尚德和赛维都不理智的往光伏行业的上游走,和上游的硅料企业签了长期协议。但硅料最贵的时候400美元/千克,最便宜的时候每千克十几美元,如此大的价差,再加上高价位时的长期协议,这些企业在上游供应链端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英利为了通过自己建设多晶硅厂来解决上游原料的问题,成立了“六九硅业”多晶硅生产项目。但2011年多晶硅价格暴跌,运行近一年的“六九硅业”成了一个长期减值的项目。据2011年英利第四季度财报,六九硅业亏损22亿7千5百万元,商誉减值2.7亿元。
其实,也就是从2011年6月底获得单季度的利润后,英利集团就再没有过盈利。
英利2015年发布的三个季度财报显示,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的净亏损分别为3.632亿元、5.981亿元、32亿元。而2015年第三季度的同期营收才22.34亿元,即2015年第三季度的亏损资金已远超过了同期营收。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