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光热发电工程咨询公司CCO Services撰写了一篇题为《熔盐槽式光热电站的特点和优势》的文章,将熔盐槽式光热发电技术与传统的以导热油为传热工质的槽式光热发电技术进行了详细比较。文章指出,熔盐槽式光热发电技术将大大提升光热发电效率,降低光热发电的度电成本。
以下为文章的中译版(摘选):
当前,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缺少创新,当下已投运的大部分商业化槽式光热电站所采用的技术都是十年前的。
以前,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槽式集热器的结构上。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个商业化槽式光热电站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光资源条件极好的Harper湖和Kramer的交界处建成。该项目所采用的LS 1集热器基础模块的长度只有50米左右,开口宽度小于5米。同时,更大开口的集热器和更精准的光学追踪系统逐渐被研发出来,进一步减少了系统所需要的驱动装置数量,同时使系统所需要的地基设施更少,管道更少,导热流体用量也相应减少,此外还降低了能源消耗率。目前,在这方面最具创新性的设计是Ultimate Trough槽式集热器,其优化后的开口宽度超过7.5米,长度大约为250米。
而在槽式光热电站的其他环节,我们不得不说在过去10年里没有发生哪些重大创新。另一方面,能源行业普遍抱怨光热发电不能满足人们对其发电成本降低的预期,尤其是跟风电和光伏发电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因此,光热发电未来的发展目标很明确:CSP技术必须要更加高效,其相关组件应该成为大众化的产品,而不是必须采用量身定制的带有垄断特征的解决方案。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CSP系统的效率?如何才能使CSP系统的关键组件实现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呢?
我们认为,后者只能通过为制造商提供足够市场容量的商业化行为来解决问题。比如中国政府最近宣布,到2020年中国将完成规模为10GW的光热电站装机,这就可以为产业链各相关方提供充足的市场。许多制造商都有望借此机会,通过实现批量化生产来降低成本。
槽式光热电站的效率提升意味着:用较少的资源、设备和相关设施可以生产更多的电力。考虑到光热电站的发电原理,我们必须关注技术原理类似的发电过程:在化石燃料发电站,提高蒸汽温度可以有效提高发电效率。同样,为了提高槽式光热电站的效率,我们必须提高系统所有工作流体的运行温度。
因为有机导热油的化学稳定性有限,我们需要找到运行温度可以高于400℃的替代工质。水可以满足温度条件,但是水工质的缺陷就是其较低的沸点和较高的系统压力。另外,以蒸汽为基础的能源存储系统离商业化应用还为时尚早。
目前,能达到高温且最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就是使用熔盐,不仅用作储热工质,也是主要的导热流体。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导热工质的受热膨胀问题和系统清洁将不再是问题,同时电站的环境友好性将大大加强。
另外,较高的运行温度,以及相对更大的换热温度区间可以大大减少传热工质的使用量,系统使用的熔盐总量会非常小。以储热罐为例,如果储存相同的热量,使用熔盐的储罐体积比使用导热油的储罐体积可以减少65%以上。使用导热油的槽式光热电站设计限制了可以吸收光资源的最高水平。换句话说,从光资源角度来讲光场可以按900或者1000W每平米的辐照来设计,但因为介质问题只能设计为700或者800W每平米。这样做主要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因为要吸收更多太阳能,必须增大导热油用量来避免导热油过热碳化变质。同时,导热油量增多将导致系统必须采用更多和更大的辅助设备,包括盐/油换热器,管道,蒸汽发生系统及所有与光场相关联的高压装置。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