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一带一路绿色能源产业最佳发展路径,增进两岸四地深港澳台交流合作,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联络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福田区科技创新局(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坪山新区经济服务局、深圳市新能源行业协会、深圳市太阳能学会、深圳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于2015年12月11-12日在深圳联合召开以“新发展,新绿地”为主题的2015两岸四地绿色能源协同创新论坛暨深圳第十届新能源科技年会。
会议上,深圳市新能源行业协会首席顾问、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习教授陈本中先生;澳门环境科技研究协会常务副会长胡祖杰先生;台湾热泵协会理事长林江财先生;深圳市太阳能学会理事长单位、汉能集团华南区域公司总裁程耀宇先生这几位嘉宾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的主持下进行了第二场圆桌会议讨论,对晶硅、薄膜等光伏原材料前景、光伏组件质量及回收再利用、太阳能电池发展趋势、核能、太阳能等能源的环境效应和安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全面的分析。以下是会议记录:
主持人: 这一轮讨论我们首先请4位嘉宾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
胡祖杰: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澳门环境科技研究会的胡祖杰。今天抱着学习的心态到这个会场跟各位专家学习。澳门在环境保护方面,在新能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明年3月份有一个研讨会,主题是绿色经济新动力,也希望各位嘉宾能出席明年的研讨会。
林江财: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来自台湾,我叫林江财,我从事太阳能行业的时间也不太久,从2003年开始,我那时候的工作是在工业技术研究院从事研究发展的工作,在那时候还没有太多人认为太阳能有机会成为未来能源的一个重点,所以那时候接下这个任务,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时候其实有很多条件,那时候油价涨到100多美元一桶,其后的变迁让大家觉得我们不能忽视再生能源的发展。另外,德国对再生能源进行补助,尤其是对太阳能大力的补助。这几个原因促成在2004年的时候,太阳能在全球开始起飞。我在2003年接下太阳能的推动工作,在当年9月19号就在台湾成立了台湾太阳光电产业联谊会,这就是台湾太阳能光电产业协会的前身。那时候日本是领先的,台湾当时只有几个小企业在做薄膜的太阳能电池。但是做研究,其实在工业技术研究院已经研究了十几年,所以我们对太阳能电池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但是对这个产业我们可能还认为它非常的遥远。我个人认为,德国可以做为我们不能做?尤其我本身是学材料科学的,我是台湾清华大学毕业的,后来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毕业,台湾有很多太阳能方面的人才,可以把太阳能产业做得非常好,所以从那时候我就推动台湾太阳能产业的研发、运用和推广。这个过程其实是蛮辛苦的,我在5年中讲了100多场演讲,到处推动。那时候推动很辛苦,但是我觉得很有价值,很有收获,对我一生来说,这可以说是我个人一个无悔的工作。我现在已经退休了,但是仍然在到处演讲,到处推动,我也希望未来有更好的机会大家可以一起来合作,让太阳能的发展能够更好,为全球造福。
主持人:刚才林博士讲到了太阳能、工研院,在我的印象中,我觉得台湾的工研院就像台湾的科学院一样,但是它更接近产业,更接地气,为产业做了很多的工作。下面请程总介绍一下。
程耀宇:大家好,我叫程耀宇,来自汉能集团,我从5年前开始接触新能源,从光热到光伏都做过,汉能集团也是非常有责任感的企业,从20年前我们就立志于做一件事情,就是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我们从水力到风力发电,再到光伏,20年就在这个行业做事情。所以我们希望用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蓝天做出我们的贡献。
陈本中:大家好,我是陈本中,我是2010年才从美国到了香港,我是台湾人。之前我在美国阿尔斯通是做传统能源,现在想在新能源上有一些贡献,现在,在巴黎的气候变化大会,他们还没有达成一致的问题是,如何把全球化石业的补贴金取消,因为这个补贴金额达到1万亿人民币,按照全球人口60亿来算,应该是人均166块人民币。所以主要问题是要把化石能源的补贴取消掉。但是中国很大部分电力是燃煤发电,占到六七成以上,把燃煤发电补贴降低,同时把补贴的钱转到新能源,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主持人:陈教授刚才讲到了化石能源的补贴,其实在我们考虑这个建议当中,我们不光提到了这一点,我们还提到了碳税的问题。我是1999年进入新能源行业的,在我从业的16年中,碳税的研究一直伴随着我的从业过程,但是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国家依然没有出台碳税的政策,这个问题非常敏感,也非常复杂。其实碳税是一个杠杆,我们的化石能源高能耗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煤炭的计价系统当中,我们知道对于环境这样的外部成本,他们是没有计入的。碳税是让这些高能耗企业能够用经济杠杆的作用,相应的把份额减一减,另外拿出他们应该有的贡献,来补贴我们的新能源,这也是我们在考虑的问题,但是碳税政策确实非常难。
我们4位嘉宾都已经介绍完了,接下来首先请林教授谈谈,您刚才谈到一直在做太阳能电池方面的研究,大家知道太阳能电池多种技术并存,百花齐放,未来一段时间,我们的太阳能电池发展空间以及成本下降都有哪些趋势?
林江财:太阳能电池的发展速度是超过我们过去所想象的快,尤其大家可以看到,大概不到10年的时间,组件的价格降了80%以上,这个价格是非常重要的,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最担心的是成本没有办法回收,投资没有效益,民众装的意愿不高。在开始的时候,像德国那样的补贴,还有美国的税收减免,以及日本的补贴,才使市场发展起来。这个市场发展起来之后,产业的投资才会更加大力的往下继续。这个投资就会让我们的技术更成熟、更进步。效率也可以看到,从过去的单晶硅的太阳能电池,目前已经可以超过20.3%、20.5%的常态的产出。多晶硅大家认为要突破15%、16%的转化效率是很不可能的,但是现在已经突破了20%的转化效率。未来会不会更高?我相信绝对会。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投入多少的资金和设备,才能真正把研究单位、学术单位做出来的实验室的技术变成量产。
过去一二十年,我们可以看到太阳能在晶硅方面的发展这么快,跟半导体、IC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让太阳能在应用的时候,从设备、材料,以及周边的技术,都可以拿过来应用。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就是人才,针对于半导体培养的人才,他们来进入太阳能行业的时候,对他们来说,这个技术相对容易,也比较简单,投资的金额也并不是那么高,所以在产业的竞相投入之下,这个技术的发展就非常快。在太阳能电池方面,大家一直探讨目前用PRC这样的技术,我们做到20%左右的效率,甚至德国的一家公司已经做到21%以上的转化效率,要到效率更高,日本松下的技术已经做到22%、23%的转化效率,美国公司的转化效率未来也要做到25%。在这些技术方面,从太阳能的发展过程,从1954年到现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做出来到现在60年的时间,但是大部分的突破都是在最近的10年时间,过去的成长是微乎其微的,我想它的关键就是在应用,有了应用,才让大家愿意投资。
在台湾,太阳能的关键产业是在太阳能电池,台湾规模最大的也是太阳能电池制造,现在它的规模虽然不是非常大,但是我们至少是第二位,我们的产能也超过10个兆瓦的规模,关键我认为是在质量,质量做上去之后,还要价格更低,这方面有非常大的挑战。在实验室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运用各种技术、各种方法,无所不用其极地把这个转化效率一直提升。但是碰到量产的时候,我们要考虑成本,我们要考虑产出,所以很多的自动化的设备、材料的配合就在所难免。我认为未来我们的太阳能电池的转化率没有到23%可能就会被淘汰,这是很残酷的事情。现在不像过去,政府会给你大力支持,现在完全要靠自己,所以组件的效率还要更高。价格方面,我认为到2020、2030年,它的价格一定是每瓦0.5美元以下,到2050年它可能会更低,甚至到0.4、0.3美元。将来产业的规模更大,制造的厂商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多。可能不是全世界前10大的企业都不能生存,只能做一些特殊规格的产品,在大规模量产的情况下,不是前10大的企业,根本很难竞争。
我们回顾2000年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太阳能产业有多少厂商真正获利?真正赚到钱的可能都在2008年以前。2008年到2011年,全球金融海啸,之后我们碰到最大的挑战,就是欧洲、美国的双反接踵而来。如果欧洲和美国不看好太阳能产业,他就不会对你双反,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重要的产业,而且对它的民生、就业各方面都非常关键。最近我们可以看到欧盟最近提出来的太阳能发展计划,2011年美国能源部也提出了相关的计划,都是政府带动和支持研究所的产业计划,我觉得未来产业没有办法再单打独斗,跟研究单位、大学的互动合作要更频繁、更好、更紧密,这个技术的突破才可以有更快的脚步跟上去。现在不进则退,我们看到别人进步很快,自己认为还不错,但是脚步如果跟不上,我们就落后了,落后之后就越离越远。在这种挑战的情况下,你可能就会被淘汰,这是很现实、很无情的。在光伏这种规模下,现在预计全球装机量是50亿兆瓦,预计到2020年会突破100亿兆瓦,那时候的规模更大,技术的突破是最关键的。但是光有技术还不够,资金更重要,没有钱没有办法支持你研发,没有钱没法资助你投资,所以资金非常重要。
这次的主题在于两岸四地的合作,我相信台湾、大陆、香港、澳门各有所长,我们如果能够互补,我们的长处会更长。我们可以把短处消弭掉,让有资源的出资源,有人才的出人才,有市场的出市场,未来双反等等问题对我们起的作用就越来越小,影响也越来越小。
主持人:林博士刚才讲到我们的成本下降,其实从2008年到现在,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8年到2011年,我们的组件主要是硅材料的下降,2011年到2012年,我们的价格偏离了成本,出现了恶性竞争的情况,从2012年到现在,我们的价格趋于合理,在上半年我们也做了一个统计,在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大陆的太阳能电池产量大约是2.8G瓦,组件的产量是3G瓦。最近我们在做一个电池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的关系研究,我们努力在探寻这里面的进步空间,我们不一一列举所有的技术路线的效率怎么样,未来的发展怎么样。但是这里面的发展太快了。各种太阳能技术的路线都在往前推进,未来还有一些变革性的技术会出现,甚至出现一些新概念的电池,有可能突破30%的利用率极限,有可能到80%、90%,这是一场革命。
刚才林教授讲到,电池是我们所有在进步当中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今天的嘉宾有一位是来自汉能的程总,大家也非常关注汉能的进步。我是汉能的好朋友,在今年汉能遭遇股灾的时候,我当时就在现场,汉能那天在做什么?它在北京开了一个科普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科普的场所,当时我们科协的主管领导也在,这个科普馆给我们展示了薄膜技术、太阳能技术,在未来能够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我们也非常感谢汉能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词,这让多少中国人知道了太阳能。在今天我们也想听程总谈谈,汉能未来在薄膜方面有什么样的计划或者有什么样的想法?
程耀宇: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几个关键的要素,一个是技术,一个是资金,还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另外我们还想分享几个观点,一个是我们认为环境问题一定不是某个人、某个企业、某个政府的问题,现在大家提经济的全球化,它不是某个局部的问题,而是大家所有人的问题。今天这个背景图我看的时候感触还是很深的,我们的政府一直在描绘美丽的中国梦,但是汉能梦在这张图上恰如其份地描述出来了。大家知道汉能是做薄膜发电的,尤其我们的转化效率达到全球领先。将来我们发展的方向是移动能源这个概念,就是人人都是发电体,包括户外的账篷等等,这是我们的终端应用,我们一直在这样推动。
我们企业的使命就是“清洁能源,改变世界”,我们坚持了20年,现在的环境问题,需要更多有责任的企业一起推动改变。环境的改变是大家共同的事情,希望汉能也能得到大家的支持。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推动对我们终端的影响非常大,包括我们从5月份开始进行一个战略转型,尤其是我们现在的渠道可以直接到村里,现在在华南区我们的扶贫基本上走在前列,包括我们在福建推的美丽乡村,都是和政府的导向紧紧连在一起的。我们有一句话,祖国大了我们就大了,我们大了困难就小了,希望我们和行业专家一起能为中国蓝天梦做出贡献。
主持人:非常感谢程总,关于薄膜,我们最近在研究当中,也对薄膜提出了很多期待,所以我提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鼓励太阳能家族的薄膜企业,希望你们加油。下面有请陈教授谈谈。
陈本中:我到香港5年多了,到大陆也拜访了很多大型企业,我发现大陆有很多优秀人才,在各行各业各领域奋斗,在推进企业的发展,但是在能源或者是科技管理上还极度欠缺,所以造成了各省份之间能源调度没有办法匹配,各公司也是局限于在本身的技术,所以在能源管理技术上很缺乏。太阳能不断地蓬勃发展是我们乐意见到的,从专业角度来讲,太阳能的发展不可能像中国的房市一样无限制的往上推,当老百姓的永续发展概念越发清晰,相对的能耗就下降了,化石能源的使用也减少了。太阳能在发展的时候,我提出一个想法,能不能和其它相关产业做一个互动。如果你单纯的太阳能产业发展,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当你到一定的规模之后,你就要稳定下来,不能再做突破了,所以就要靠质量。你追求效率的再提高,有时候我们看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当你的质量不好的时候,你多的那百分之几的效率没有意义。之前因为生产过剩,我碰到过几个做轮胎、纺织的,他们都进入太阳能行业,他们进来也不管生产的品质。将来不管是风能还是太阳能,都会面对这样的挑战。持续性发展和科技上的管理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点。
主持人:您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最近在参加国际能源署会议中,我们有体会到,我们要参加国际交流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谈中国,但谈到中国的时候,所有人都在说中国量有多大。所以最近我们在介绍中国的情况,我们不仅是要在量上做大国,我们还要在质量方面成为大国。今天下午第一个环节,我们就会谈组件的质量,尤其是耐厚性、持续性、可靠性,在二三十年的历史中,我们的质量如何稳定地存在,另外也让我们的投资者、政府、业主、使用者来接受。另外我觉得您刚才讲的一点很好,我们今年一帮光伏人在讨论,我们讲光伏不能只和光伏内的人讲,我们要和光伏外的人讲,才能实现光伏大规模的应用,否则我们就是在一个小范围内玩。
陈本中:我同意主持人讲的,我不同意说光伏要取代传统能源的说法,往后50年也不太可能,现在中国有十几座核电站正在建,它建完之后,请问中国还需要多少电?它不可能取代传统能源,它只是相辅相成。很多人说要把光伏输送到美国,我在美国20多年,你不要期望美国人对光伏有多大兴趣,现在它们是用聚光发电的方式。美国的石油便宜,它自己用不完,而且美国的石油在外汇的拉动力量是强大的,你不可能撼动它,所以它有时候做反倾销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方式,对它的企业其实并没有什么影响的。我觉得反倒是往欧洲、非洲、中东方面会相对比较有优势一点,美国只是玩政治游戏的。
主持人:刚才对您提到的我们和传统能源结合的问题,首先我是肯定您的观点,我非常支持您,我觉得我们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摒弃传统能源,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传统能源给我们做调峰。但是我们现在在想,我们的火电厂将来要考虑它的运行小时数,也许不是4000小时,可能是2000小时甚至更低,我们需要它只是做调峰能源。但是现在我们也可以用清洁能源给自己调峰,最近我们在张家口新能源示范特区做一个事情,我们把风能、太阳能、抽水蓄能、太阳能热发电在一起互补利用,我们希望这个发电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希望它和抽水蓄能一起做调峰能源,未来新能源在一定的区域内可以替代传统能源做调峰。另外我推荐大家读一本书,这本书也是深圳太阳能学会第一任的发起会长沈辉老师推荐给我的,他经常给我开书单,最近他让我看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当我读到第22页的时候,我几乎读不下去了,写这本书的人都是当年在切尔诺贝利亲身经历了这场科技浩劫的人,这是他们自己的体会写出来的故事。我确实想给大家打一个预防针,读这本书同样需要勇气。我们需要的是安全、可控的能源,我们今天讲的新能源,风能、太阳能都是安全可控的能源。
刚才提到了多种能源,大家最近在热议核能,尤其是在大陆,有很多人希望在内陆建10座以上的核能电站。同时我们的火电站仍然在以非常快的速度上马,新能源也在做。我特别想听听来自澳门环境研究部门的专家谈谈,您如何看待核能、太阳能等等能源的环境效应和环境安全的问题?
胡祖杰:澳门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我们的研究方面确实是比较弱,当然澳门特区政府在新能源方面做了很多的事情。比如说企业如果安装一些新能源的设备,政府会给你支付90%的费用。在澳门没有什么机会使用风能,所以比较普遍的是用太阳能光伏板作为新能源的应用,在澳门,市民的太阳能发的电可以卖给政府,澳门的电费比较贵,要好几块钱一度,所以在澳门是比较实用的,我们在座的有澳门电力有限公司的代表,今天过来也希望学习一些新能源的应用。
刚才主持人问我们在澳门怎么看待核能、风能和太阳能,在我们的角度来看,当然是要安全、方便。澳门政府一直在推可再生能源,但是在实施方面,尤其在安装上,澳门的地方很小,很多的建筑物、空的场所是很难去按照建筑规范安装这些设备的,所以说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掣肘。所以我希望更方便、更容易地让澳门在使用方面大力的推动,这样是比较好的。因为澳门没有自然资源,所有的电,所有的能源、食品都是从大陆进口的,澳门每天所用的电超过80%以上都是大陆输进来的,澳门发电厂一般都没有开动,只是起到一个调峰和后备的作用,所以每天都是从广东输进来的,也有一些是从北方输过来的。澳门政府在新能源的应用方面做了很多的支持,希望各位可以到澳门多多指导,能使我们在新能源应用方面更方便,这也是我们所期盼的。
主持人:接下来还有十多分钟的时间,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要和台上的嘉宾进行交流互动的?
提问:我想请问林博士一个问题,未来5年到7年,单晶硅是主流,还是多晶硅是主流?
林江财:我认为是单晶硅。因为效率的问题、价格的问题。大家可以看现在多晶硅的价格当然相对比较便宜,它的制成速度比较快,耗损也比较少,但是我们看最近的一些技术的发展,像我们做细晶元、细晶片的时候,它是用线切割来切的,过去是用金刚砂的方式来切,现在已经发展到用更新的方式切割,它对单晶硅更适合,它的损耗会更少。另外的关键是硅原料的价格,目前大概每公斤15美元,未来如果技术突破的话,有可能会降到14美元、13美元。材料在过去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价格,过去材料的损耗比较大,未来损耗比较少了,所以相对的成本就会降低,所以它的价格就会降下来。另外单晶硅的转化效率比多晶硅高3%以上,你以它几十年的运行来看,你会发现用单晶硅发电的效率和成本更低。另外一个重要的关键是我们的屋顶面积有限,如果我的屋顶只能装3千瓦、5千瓦,我用单晶硅装出来,发的电量就会比多晶硅多。所以我可以预测,未来3到5年,单晶硅的比例会大幅增加,至于增到什么比例,我觉得起码是占到50%,再接下来达到60%。
主持人:刚才林博士讲到的这个问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光伏专委会的意见也是一样的,单晶硅的采用有绝对的优势。
在这里我简单地给大家做一个预告,我们光伏委员会从去年开始开设了光伏微讲堂,在微讲堂当中,我们不做高大上的演讲,我们只做专题的,做行业痛点、热点的。我们即将有一期将讲到单晶硅和多晶硅的技术路线的判断,到时候我们可以和深圳太阳能学会合作,在深圳开设我们的分会场,也便于深圳的朋友参与到这样一些技术路线趋势的探讨当中。
提问:各位嘉宾好,刚才我们都讲到国内的太阳能现在数量很多,到25年、30年以后,我们这些已经达到寿命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怎么处理?怎么回收利用?据我目前找到的资料,国内暂时没有一家专门从事太阳能光伏组件回收的。两岸的专家能给一些太阳能光伏组件回收的方案吗?
主持人:这个问题我先回答你,首先我要否定你一个观点,这个回收不是没有人做,已经有人做了,在“十二五”期间,国家的863项目中就有一个这样的研究,我正好是这个项目的课题负责人,我的课题名字就是太阳能电池在服役期满之后对它的无害化处理和回收技术的研究。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现在在欧洲,在2014年2月份,由于WEEE法案的实施,所有在欧洲实施的光伏组件已经被列入强制回收的清单当中。中国是世界上的双料冠军,我们的出口很多,在国内应用的很多,作为一个光伏制造大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未雨绸缪的时候开始储备回收处理的技术,它是全生命周期当中真正清洁的技术。在863这个项目当中,我们花了三年时间,第一年我们研究了量大概有多大,在回收当中每一种材料,铜、铝、硅、玻璃、银的材料分别有多少我们都做了判断。第二个是技术路线,我们在这个项目当中调研了日本的情况,我们原以为日本走在我们前面,但是发现日本同行跟我们是同步的。我们和环保部环境科学院做了物理回收的一些研究,我们同样也做了热分解化和化学化结合,这两种技术路线我们做了实证性研究,对它的技术经济性也做了判断,详细的结果我们在会后可以继续分享。
接下来我可以告诉您的是,科技部以后就不再有863了,以后叫重大专项,在光伏领域,我作为这个方向的牵头人,已经完成了关于回收这个方向的指南编制,由于新能源这个领域没有优先启动,我们会在2016年下半年启动重大专项研究,在“十三五”之后我们会继续在这个方面做研究,对它的技术路线、能耗、回收率、利用率进行研究。您刚才提到一个非常好的点,在全生命周期,它完成寿命之后的无害化处理仍然是需要解决的工作,我们不能等到这些组件真正到了报废时期再想怎么办,在高原,在生态脆弱的地方,它会出现一些二次污染。另外我们还有一些薄膜电池,里面还有一些有害的物质。我也希望在座的朋友,有兴趣的朋友跟我们一起研究。另外深圳兴业公司在牵头做一项国标,名字就是光伏回收的国内标准,我们也在参与支持,所以这项工作我们在做。非常感谢您的问题,看看林博士有没有补充。
林江财:大概四五年前欧洲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组织,他们那个组织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光伏,另外也没有太多的系统在做,那时候纯粹是做研究,针对怎么样把这些资源再利用、再回收。刚刚主持人讲了,未来等到它量多了,要再怎么处理已经是来不及了,所以我们要未雨绸缪。未来的量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值得大家来研究。
提问:您刚才提到的这些我们其实都了解过,但是目前他们用的技术都是化学的,我们想用比较偏向于物理的方法,尽量零排放的方式,但是目前还是没有找到,我们目前已经向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光伏组件的回收再利用问题,在国内光伏组件国家标准上提出来的。
主持人:关于技术路线方面,我们在想,确实要找一条低能耗、低成本的回收路线。另外我还有一个观点,原来在多晶硅非常贵、非常稀有的情况下,我们在回收的时候曾经在想,物理法是要把它所有的材料粉碎的,你在回收之后拿不到整片的玻璃和硅片,但是通过化学法可以拿到整片的玻璃和硅片。现在原料的价格已经下降得非常快了,我们在考虑资源的利用,有的时候从起点转一圈之后,我们不一定要转回原点,也就是说它在回收之后不一定还要转回到太阳能产业来,它有可能到了别的产业中,它到别的产业也是一种资源的循环利用,我想这个问题我们会后可以继续交流。
今天上午的会议到这里就结束了,非常感谢台上的4位嘉宾,也非常感谢各位的耐心参与。
责任编辑:sunny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