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直趾高气扬的美国多晶硅企业为何放下身段主动“求和”?其致力于推动的“四方和谈”到底体现了谁的利益?谁又会成为最后的牺牲者?中美光伏贸易纠纷突然反转的剧情背后,暗流涌动……
旷日持久的中美光伏贸易纠纷发生了极具讽刺意味的剧情反转。就在9月份习主席访美前夕,以知名多晶硅企业REC为代表的美国多晶硅企业竟然主动提出可以协调美国方面在对华光伏“双反”中做出“让步”,“帮助”中国光伏电池组件重返美国市场。不过REC们“让步”的条件却似乎不太对等——中方须取消对美国产多晶硅的“双反”措施。
为了催促启动中美光伏和多晶硅双向谈判,REC们很着急。9月23日,在习主席仍然在美国加州访问的当口,REC总裁ToreTorvund在其官网表示,中美光伏电池组件贸易谈判几乎停止,原因是中方拒绝在多晶硅谈判上让步,造成中美双方也无法在光伏谈判中达成和解,为此REC不得不宣布再停产一部分多晶硅产线。9月28日,REC又通过公司声明改口,表示中美间光伏谈判仍在继续。10月28日,美国15位两院议员联名致函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言辞激烈地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中国多晶硅产业做出让步。
如果从头回顾一下这场贸易纠纷,会很容易发现,自美国2011年率先发起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以来,在两国光伏贸易的多次拉锯战中,美国始终保持着主动的姿态,高举“双反”大棒,频频向中国光伏业发难。两次对华光伏“双反”将中国产光伏电池组件拒之门外,而美国产光伏用多晶硅原料却可以不受任何制约地冲击中国市场,造成中国多晶硅和光伏产业均处于被动挨打局面。反观中国方面却似乎一直被动应对,只能接受美国制定的游戏规则。
那么,之前一直趾高气扬,甚至公然对外声称不受中国“双反”影响的REC们为何突然放下身段主动示好?因为他们终于感受到迟来的“双反”带来的切肤之痛——而这种伤痛,中国光伏企业已经承受了多年,并且伤口已慢慢愈合。
从今年第二季度末开始,REC们明显受到了中国对美多晶硅“双反”措施生效的影响,急于重新夺回中国市场。而中国的光伏电池组件企业则反响平淡。实际上,对于今年年初实行的美国对华第二轮“双反”制裁,中国光伏企业就曾漠然以对,与第一轮“双反”时的反应可谓天差地别。国内光伏企业普遍感到,目前随着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成为光伏应用的主力,美国市场的重要性早已今非昔比,而且中国光伏企业也通过对外投资建设产业基地来规避“双反”,以供应美国市场需求。
说难听点,您把我们祸害够呛,我们忍耐许久刚反戈一击,您就求和想不玩了?天下有这等好事?
中美光伏博弈上演“反转剧”
众所周知,高纯多晶硅作为电子工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料,在现代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质高价廉的多晶硅产品,中国光伏产业在国际上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话语权。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光伏产业一直处于“两头在外”的被动局面,多晶硅原料需要依赖进口,而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的应用主要依赖出口欧美市场。但是欧美等国凭借技术封锁控制多晶硅原料生产和市场定价,在光伏应用市场方面上又通过滥用贸易救济手段封堵中国光伏产品。
通过多年的核心技术研发,国内多晶硅产业快速进步,以江苏中能、特变电工、新疆大全为代表的一批多晶硅企业,不仅能够在产量上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能够生产对品质要求更高的电子级的多晶硅产品。2011年开始,中国成为全球多晶硅生产第一大国,改变了此前中国光伏产业原料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同时,在产业不断进步、光伏产品成本快速下降和政府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刺激下,中国的光伏装机量也从2014年开始跃居世界首位。中国光伏产业彻底摆脱“两头在外”的发展瓶颈,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产品和应用端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牢牢攥住了主动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欧美一方面通过贸易壁垒封堵中国光伏产品,另一方面大肆压低多晶硅产品价格冲击成长中的中国多晶硅产业。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光伏制造国,也拥有全球第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中国光伏产品已经不依赖任何的单一市场。中国多晶硅有国内光伏制造业的用料支撑,而美国等国际多晶硅企业更高度依赖中国光伏制造业的巨大原料市场。对于世界上任何一家多晶硅企业而言,失去了中国市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对美多晶硅“双反”措施生效之后,美国多晶硅企业坐不住了。
出口锐减 美国多晶硅企业如坐针毡
2014年1月20日,中国商务部实施了对美国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征收53.3%至57%反倾销税的贸易救济措施,但由于中国特殊的加工贸易政策,美国多晶硅可以通过加工贸易渠道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针对规避情况,商务部和海关总署2014年8月14日发布58号文,决定从当年9月1日起暂停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业务申请受理。但事实上,在“58号文”发布后的两周时间里,基层部门突击审批了总额逾10万吨的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备案,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以往任何年份的进口额,一些合同期限甚至跨过2014年12月31日,最长签到了2015年的8月份。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环比和同比分别大幅减少52.3%和69.5%。值得关注的是,来自美国的进口量创历史新低,环比大幅下降65.2%,其中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量环比大幅减少92.4%,占当月自美国进口总量的12.5%,相比1~8月份累计加工贸易占比92.3%低79.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58号文件的顺利执行在控制美国进口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受此影响,REC宣称,如果对华出口的美国太阳能级多晶硅仍需缴纳高达57%的惩罚性关税,则REC将不得不关闭位于华盛顿州摩西莱克的厂房,并将现有的720名员工裁至400名。REC并没有提到,由于国外多晶硅在中国的大量倾销,国内的多晶硅企业已经全面陷入亏损甚至停产。
国内光伏上下游“冰火两重天”
“58号文”真正生效之前,多晶硅价格一路下跌,国内多晶硅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亏损。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报告显示,今年7~8月,多晶硅价格呈“先扬后抑”走势,成交价从7月初的11.37万元/吨温和回调至7月中旬的11.41万元/吨,增幅为0.35%。随后价格缓慢下滑至8月底的11.34万元/吨,降幅为0.61%,再次逼近6月底11.33万元/吨的历史低点。
“中国光伏行业需要自己的原料基础,行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多晶硅的利益为代价。多晶硅价格处于低位,国内多晶硅厂商难以为继,并非自身原因。虽然对美国多晶硅的进口暂时抑制住了,但是目前从韩国的进口量仍然居高不下,德国受价格承诺保护出口中国不受影响,所以对于进口多晶硅的抑制应该进一步强化,而不是削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分会主任赵玉文表示。
与国内多晶硅产业的步履维艰不同,下游组件厂商进一步迎来政策利好。在今年年初17.8吉瓦的基础上,能源局通知调增2015年全国光伏电站新增建设规模5.3吉瓦。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10月7日在第二届光伏电站投融资论坛上表示,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新增市场,投资热情正从制造业环节向应用市场转移,产能利用率分化的趋势越发明显。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光伏组件制造企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约77%,天合光能、阿特斯、晶科、晶澳等领先组件制造企业基本满产。
在国内下游电池组件产品满产满销、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在中国和新兴市场逐渐崛起的情况下,美国光伏市场显然已经边缘化。
以牺牲一个行业为代价能换来什么?
习主席访美前夕,从多晶硅加工贸易暂停政策开始生效的8月份开始,美国多晶硅企业提出其可以促成美国对中国光伏案件达成和解,条件是要求中国撤销多晶硅对美“双反”。中国有关方面以创造中美间合作协调的和谐气氛为出发点,将信将疑地推动谈判,但这种美国多晶硅企业设想中的中美间光伏及多晶硅的四方谈判缺少了两方,一方是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多晶硅产业,另一方是美国光伏企业。美国的两次“双反”措施达到了保护美国光伏产业的目的,所以一点没有表达出退让的意愿,相反Solarworld 还在欧洲市场张罗继续打压中国光伏产品。只有中国光伏制造企业和美国多晶硅企业参与谈判:中国光伏企业希望能锦上添花地获得美国光伏市场可以理解,而美国多晶硅企业也想得到中国市场这个唯一的销路。这种只有索取方到场,面面相觑的谈判,自然逃不过无疾而终的结局。
数据显示,在8月份暂停加工贸易之后,中国的多晶硅市场供应并没有受到影响。中国光伏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多晶硅到组件,再到光伏市场应用,均全球领先,不再“两头在外”,不惧欧美“双反”,也不依赖进口多晶硅;相反欧美的多晶硅却要依赖中国市场来消化。长期从事光伏产业的专家提醒,如果用牺牲中国的多晶硅产业来换取美国对中国光伏的让步,要考虑以下问题:第一,美国光伏企业不会让步,让步只是美国多晶硅企业的一种假设。如果中国多晶硅企业让步,则只会白白牺牲,被釜底抽薪,多年的市场和技术积累将付之东流;第二,虽然国内多晶硅企业艰难,但是下游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对国内多晶硅企业而言,堵住美国进口可以缓解当下严峻的局面;而对下游企业来说,能不能进美国市场其实影响不大,何况两次“双反”之后,下游企业已经通过海外建厂绕道出货美国了。仅201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基地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便超过1.5吉瓦,而在“双反”前,正常的对美出货量全年也不过3吉瓦左右。
一方面,欧美多晶硅不得不主要依赖中国光伏市场来消化;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光伏市场的崛起以及更多新兴市场的开拓,中国光伏组件生产商已经学会“不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这场双反博弈中,美国多晶硅巨头们的算盘恐难实现。
再说深点,您把我们祸害够呛,我们忍耐许久刚反戈一击,您就求和想不玩了?而且还不能保证我们收手之后您也撤兵?您这算盘打的……
就在习主席结束美国访问的国庆节期间,10月6日美国宣布TPP(跨太平洋贸易协定)达成一致,美总统奥巴马并声称不能让中国这样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订。以中美间和谐管控贸易争端为大背景,主要体现美国多晶硅企业利益诉求的中美多晶硅及光伏谈判将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sunny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