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一日在北京开幕的2015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PVCEC)相比,10月14日在台北开展的第九届台湾国际太阳光电展(PVTaiwan)多少显得有些寂寥,不仅把地点从往年的台北世贸展览馆“低调”转移至南港展览馆,而且参展商数量、占地面积、观众也都较去年明显缩水。
台湾光电协进会(PIDA)不久前发布的数据在这里得到了验证:2015年上半年我国台湾地区光伏产值约803亿新台币,衰退约11%,前十大厂商亏损达近57亿新台币。
台湾光伏产业套上“两头在外”枷锁
几年前,业界常用“两头在外”来形容我国大陆光伏产业的发展境况。如今,这一情况已得到改善,不仅产业链的各制造环节齐头并进,分别占据全球市场五到七成的份额,光伏应用市场也已跃居全球第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PVCEC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大陆光伏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幅达30%;组件产量约29GW,同比增长26.4%;光伏新增装机约10.5GW,同比增长177%。企业盈利情况明显好转,前十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过15%。
现在,“两头在外”的枷锁套在了我国台湾光伏产业的脖子上,而且更重,更紧。回首2014年,尽管受到美国“双反”的影响,我国台湾光伏电池产量还是实现了20%的年增长,突破10GW大关。但是与之极不对称的是,上游晶硅材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下游应用市场目前全部的装机量也仅有微乎其微的0.63GW。
而实际上,台湾地区并不是没有做出发展上游多晶硅生产等环节的努力,只是由于规模、技术、成本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绝大多数项目草草收场或者胎死腹中,几十亿元的投资也都打了水漂。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保利协鑫会成为PVTaiwan的主角。和在北京PVCEC上展出的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不同,在PVTaiwan上该公司只是有针对性地展示了一系列高效硅片产品。
“主要的台湾电池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保利协鑫副总裁吕锦标告诉记者,“我们保障了台湾硅片市场三分之一多的供给。”
“今年以来,多晶产品在台湾地区发展得更快一些。”展会现场,另一家来自大陆的主营单晶产品的硅料企业隆基负责人对《中国电子报》记者坦言,“目前台湾地区单晶硅片需求量差不多只有1GW,其他近10GW都是多晶产品。”这也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我国大陆光伏产业相关数据相符:2015年上半年晶体硅光伏中单晶硅片比例进一步萎缩到12%,而多晶硅片比例占比进一步提高到88%。
“技术路线没有好坏之分,市场说了算。”保利协鑫执行总裁在PVTaiwan论坛上表示,“单晶有其特定市场,保利协鑫也做了相应储备。一方面通过多晶的优势推动以更低成本的铸锭工艺生产单晶,转换效率媲美直拉单晶;另一方面,也在宁夏布局了单晶项目。”
两岸“互补”关系只是表象
“欧洲等传统市场因为经济不景气,很难接受我们主营的高效产品。中东等新兴市场,目前主要还是政府对政府的大单,难以涉足。”台湾元晶一位叶姓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的主要市场还是在中国大陆和美国。”
“日韩市场虽然有较快增长,但是相对封闭;其他新兴市场的观望态度又很明显。”台湾新日光相关负责人也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陆目前占我们四到五成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