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屋顶电站生态链里,要说对EMC感情最复杂的首数业主。
这也是EMC当初雄心万丈地进入光伏产业之初所没有料想到的。在EMC的最初的想象中,无论是电网、业主或者组件、EPC,这些人其实都是他的客户,期间是就简单的买和卖的关系,打个比方:就像他向房主借了间房,开了家店,店开起来之后,大家要么到店里来买商品,要么就是把自己的产品卖给店里,……会有多复杂?然而,几年沉浮下来,EMC才发现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而慢慢成熟起来的业主也觉得很委屈:我的屋顶,我的资源,我的不便,……我的付出,但是在整个利益分成中所占比例几不可见!
丁先生是上海一家私营企业的企业主。2014年丁先生通过业主自投方式,在自己企业的屋顶投建了一座屋顶电站,以应对自己企业的用电。整个一个流程做下来,对于EMC,对屋顶电站,对于分布式光伏的未来,丁先生有了自己的理解。
笔者:您的电站目前是个什么状况?
丁先生:运行的挺好的。我们是14年的8月份完工的,然后9月初开始并网发电的,到现在正好一年。
笔者:电站多大规模?每天能发多少电?
丁先生:当时测量下来,屋顶的可用面积有800多平方,最后完成装机63KW,一天能发200多度电,除了满足我们自己的用电,每天大约还有5%的节余可以出售,整体来说还不错。
笔者:电站是完全自投的,还是EMC参与的?
丁先生:100%自投的。没考虑过EMC,因为之前曾经算过一笔帐,觉得不合算。融资倒是考虑过,但是当时利率太高,会吃掉相当一部分利润,都综合考虑过了,最后才决定完全自投。
笔者:怎么不合算?
丁先生:你想啊,自己投资,电不用出钱,然后政府的各级补贴还能拿,多余的电还能卖给供电局;但是交给别人做,补贴就跟我们没关系了,用电也要问电站买,顶多享受点儿折扣,我了解下来,折扣力度也不大,没什么意义;再一个呢,屋顶电站没有污染,环保,是政府主推的新能源项目,对企业的财税也有优惠……这些看起来不起眼,合在一起还是很可观的。所以,就没考虑其他,决定自投了。
笔者:了解EMC吗?对EMC怎么看?
丁先生:了解的不多,没有真正接触过。
笔者:现在EMC在行业里遇到蛮多困难,有种说法是业主的不诚信是EMC处境艰难的元凶,你怎么看?
丁先生:没了解过。
这个事情不大好说,毕竟我们也不了解,但是我个人觉得诚信应该不是真正的原因,还是个利益的问题。我是这么看的,业主选EMC,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对电站不了解,屋顶么反正也派不上用处,闲着也是闲着,让EMC做个电站,还能收收租金,用电也能便宜一些……但是时间长了,对电站的了解再深入一些,就会发现其实这里还是有蛮大一块利润被EMC拿掉了。这个帐算清楚了,业主怎么会甘心?
反过来说呢,这也是个必然的过程。不了解的时候,人都会看风险,了解了之后,市场成熟了,大家更多的其实就是看利益嘛。
我们当时没考虑EMC,就是前期功课做过了,核算过觉得自投的利润最大,才做决定的,倒不是对EMC有什么看法。
笔者:EMC现在的局势,你觉得对屋顶电站的发展有影响吗?
丁先生:没什么影响吧。
光伏现在是热门产业,它的好处大家都清楚,国家对光伏的支持力度又很大。而且太阳能发电不仅环保绿色,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未来肯定有取代普通火电的那一天呀,这是大势,有什么能阻挡?
而且,屋顶电站的配套投入小,又能就近解决能源短缺,对国家、对企业、对个人……方方面面来看都只有利,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小编手记
EMC困局的最大“元凶”是业主吗?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不断面对这个问题。几方的应答都似是而非,没有正面回应这个问题。丁先生作为被大家“内定”的元凶代表,指出了这个迷局的根本——业主真的是元凶吗?业主的出发点其实都很简单,在不承担风险的前提下用点儿便宜的电,而EMC也正是高举这样的旗号介入屋顶电站的。只是随着市场成熟,业主会核算风险和收益比,当这个值偏离太多,业主的反复也就很好理解了。
对于如果解决EMC的现状,丁先生没有明说,我们也可大致猜测:业主和EMC的利益基本一致,要保证这种一致,就需要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它能规避来自电站的风险,也能在所属权发生变动的时候,保障EMC或者业主的利益。
一句话,成熟的市场能够保护各方,而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可以保护这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