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第二届中国可再生能源工农业利用高峰论坛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会上,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该如何健康发展成为了参会嘉宾的讨论焦点。
太阳能热利用主要指利用太阳辐射能来实现采暖、采光、热水供应、发电、水质净化等能量转换过程,可与常规能源互补运行,其节能贡献不可小觑。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太阳能热利用市场保有量大约为4.1亿平方米。
然而,相比近年来备受政策呵护的光伏和风电,太阳能热利用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被业内称为“没户口的孩子”。
工业领域应用前景可期
据了解,温度的高低决定了太阳能热利用不同的应用领域。日常普及的太阳能热水器便是太阳能热利用在低温市场的主要应用产品。在中温领域,太阳能热利用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工业、商业、农业领域中的太阳能中温热利用系统。而高温领域则主要应用于政府公共工程及商业领域,是太阳能热利用的最高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工业能耗占全社会总耗能的70%以上,是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如果太阳能可以在工业化领域规模应用,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工程师张永泉在会上表示。
“目前太阳能在中低温领域的应用已非常成熟,但在高温工业用热应用较少,主要是因为工业加热系统的要求较高。”张永泉介绍说,“许多工艺过程要求太阳能系统有较高的加热温度、稳定的运行系统,并且要与生产工艺过程集成,还要有合理的投资回收期。”
据了解,目前工业加热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工业、纺织印染、石油化学、交通运输等。以石油领域为例,油田的采油、集输等过程中所产出的天然气至少有20%消耗在了原油加热与处理中。针对此问题,太阳能加热技术则可以用于燃油或储油预热,提高原油管道的输送能力。“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若将太阳能应用于原油加热中,必可在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方面获得积极效益。”张永泉补充道。
走出低谷尚需政策引导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太阳能热利用也面临着重重挑战。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起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整体增速已连续3年多下滑,2014年市场规模首次出现了负增长态势。
在河北省太阳能协会会长崔建伟看来,政策不明、国内经济下行、太阳能热利用市场竞争无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更新换代缓慢都是目前太阳能热利用产品滞销的主要原因。
对此,崔建伟特别强调,“目前整个行业内创新性技术人才是十分稀少的,人才是企业改观的第一要素,这个需要引起特别重视。”他还建议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健全服务体系,减少行业在服务质量上的负面影响,完善标准体系,规范产品质量工程。
然而在企业看来,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企业自身无法有力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呼吁国家完善相关政策,给予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支持。多名参会企业代表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公众对太阳能供热认知有误区,行业发展的商业模式也不成熟,行业亟待政策引导和支持。
“目前光伏发电、风电行业国家政策是强制上网,各省份还有各种财税补贴政策,但唯独太阳能热利用,像是新能源领域里一个没户口的孩子,没有任何财税补贴支持。”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近日也在相关会议上呼吁国家对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给予重视和呵护。
产业发展转机将至
记者获悉,目前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正在组织制订能源“十三五”规划,太阳能热利用规划研究也纳入其中,研究内容包括:太阳能热利用目标、重点地区、发展模式、城镇和农村建筑应用推广方式和措施等。
按照已公示的编制工作安排,国家能源局会根据各地建议继续完善规划初稿,并于2015年8月底前形成规划送审稿,按程序批准后印发实施。
另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热利用委员会主任郑瑞澄透露,“此前‘十二五’规划更关注太阳能发电,但这次‘十三五’规划,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太阳能在热利用方面的前景,邀请了太阳能热利用相关专家一同参与规划制订。可以说,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将迎来转机。”
此外,太阳能热利用相关标准制定工作也将启动。国家能源局于8月25日发布了《关于下达2015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对能源领域行业共计784项标准提出了制(修)订要求。其中,太阳能热发电相关工程建设标准11项,太阳能中低温热利用工程建设及产品标准6项。这些标准的制定编制工作都将于2017年前完成。这将有效解决行业内标准体系缺失的老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及国家首个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审批落地都为太阳能热利用企业带来了极大信心。河北胜强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韩成响在会上表示,冬奥会的举办将会有力推动京津冀地区低碳产业的发展,太阳能企业应抓住“低碳奥运”的重大契机。
崔建伟也表示,“可以预见的是,下一步还会有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被逐步审批,太阳能热利用企业应抓住政策机遇,进军国家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