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消息,2013年-2014年,中国光伏产业初步走出了寒冬,2015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量约为7~8GW,同比增长近30%,其中地面电站约为6.5GW,同时国内光伏行业的结构变化巨大,欧美市场的占比已降至30%以下。中国光伏产业不仅逐步走出财务困境,在产业布局、技术创新以及行业战略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光伏企业盈利情况明显好转,多数企业扭亏为盈。
其中,我国光伏市场下半年需求旺盛。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上半年国内并网光伏容量在7~8GW之间,因此下半年装机量将在12~13GW左右,超过去年光伏全年并网量。
在光伏产业迎来春天的时候,汉能薄膜发电却于2015年5月20日大跌了46.95%停牌。其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持有汉能薄膜发电80.89%股份,据此计算李河君身家为2486.84亿港元。开市仅一个半小时,李河君身家瞬间缩水至1319.34亿港元,蒸发了1167亿港元。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汉能薄膜还是港交所的一只明星股票。4月23日,汉能的市值达3290亿港元,比太阳能行业的全球领头羊——美国福思第一太阳能公司的市值高出5倍多。
2015年2月3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5星河湾胡润全球富豪榜》富豪榜单上显示,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以1600亿元人民币挤掉马云,成为16年来第12位中国首富。
然而,时隔不过3个多月的时间,李河君就从巅峰到了低谷。
汉能裁员或因重组计划
2015年8月28日,仍在停牌的汉能公布了半年财报,显示期间实现营业收入21.18亿港元(约合17.45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4%;毛利14.61亿港元(约合12.04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约46%;亏损额为5932万港元,相较去年同期盈利16.76亿港元,净亏103.5%。这是自2011年借壳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同时,财报中还提到了重组计划,撤销原有的高端装备产业集团及产品开发集团,母公司汉能控股集团将从总部、事业部及各区域公司大幅裁员2千人,比例超过汉能控股集团和上市公司员工总数的30%。并将成立移动能源、柔性工业应用、柔性民用、分布式能源、硅锗产品等五个新的事业群。
停牌风波未平又深陷业绩下滑和裁员风波的汉能集团,又因裁员风波再次引发多方关注,并在8月31日晚间给出了业绩及裁员等问题的解释。
2015年8月31日,汉能集团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关于汉能薄膜发电2015年中期报告若干问题的情况说明》,其中解释称,业绩下滑主要因公司终止关联交易所致,而大幅裁员则因为汉能将从直销模式改为经销模式,正是由于销售模式的改变,汉能直接销售人员大幅度减少,而事实上,参与销售的人员和团队反而大幅增加了。
直销战略失败顾客冷清
2015年3月,汉能正式推出民用光伏发电系统,并大举进行推广售卖。针对该产品,汉能去年底制订了以直销为主的销售战略,在全国建设500家直营店,在今年上半年大幅增加了员工的人数,由去年底的2033人增至今年6月30日的5458人,李河君也提出2015年实现100亿销售额的目标。
据央广网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汉能薄膜在成都、上海、广州、天津、沈阳等全国21省市设有60家旗舰店、直营店和体验店。此前,汉能曾计划今年底前将这一数字提高到300家。
之前有媒体曾实地走访过这些旗舰店并采访到内部人员,报道称,这些店内普遍较为冷清,销售人员较多,但顾客却寥寥无几,通过电话等渠道下的订单也很少。
业内人士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消费力相对强劲,这些区域门店应该会保留,赣州、攀枝花等三四线城市的门店关闭可能性更大。有内部人士称,延安、咸阳、汉中等体验店已在开办半途中被关闭,原因是“公司战略调整”。
汉能资金紧张可能性大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无论模式怎么改变,汉能裁员的事实并没有变。公司裁员的规模并不小,汉能现在资金紧张的可能性很大。
有专家表示,汉能上半年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当务之急是扭转业绩,而由直销模式改为经销模式,是更为划算的市场行为,可以缩减很多人力成本,有利于降低公司运营成本。但是由于直销改为经销,受市场对产品认知、需求及产品本身性价比等多方面的影响,最终效果如何,并不是销售模式能决定的。汉能对自身产品的议价能力、推广力都可能会减弱。
业内人士称,之前所谓的业绩好,指的都是上市公司这部分,其实它的收入来源大多都来源于它的母集团,它的上市公司这一部分主营业务是卖薄膜发电的太阳能制造设备,而集团拿这些设备造出太阳能电池,然后再销售用来发电,只能说如果市场的状况不会向他倾斜的话,他早晚都会有这种风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