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逆变器被誉为光伏电站的大脑,与光伏电站发电量指标息息相关。作为国内光伏逆变器一哥,阳光电源十八年来始终专注于做逆变器。
8月24-25日,第十届亚洲太阳能光伏创新与合作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将“光伏行业十佳创新企业”奖颁给了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电源”)。
最近一段时间,阳光电源副总裁郑桂标总是会向同行谈起一个公式,那就是逆变器的效率到底应该如何计算?在他看来,对于逆变器的效率,应该按照全生命周期来评价。通过多年的行业积累,郑桂标提出,逆变器的真实使用效率=转换效率*动态MPPT效率*可用率*真实寿命率。
这个公式到底作何解释?阳光电源如何看待前不久西北某大型地面电站的脱网事故?阳光电源为什么也要做组串式逆变器?对于能源互联网有何看法?8月20日,在宁夏光伏电站发展高峰论坛期间,郑桂标接受了笔者专访,以下是采访实录——
脱网——取决于控制力和复杂程度
“上次那个项目震荡,问题最后是暂时解决了,但是以牺牲全年2%的发电量为代价的。”
阳光电源集中型逆变器在阿尔及利亚中技贾内特3MW光伏并网项目应用
笔者:前不久我们看到报道说,西北的一个大型地面电站的组串式逆变器脱网,对这个事情您怎么看?
郑桂标:脱网这件事确实发生了,我们也做了大量的研究,组串式脱网的概率会很大,原因就是它的系统相对比较复杂。当然这里面是有一些技术方面的原理的,概率大了之后在某一些条件下就会发生。我们经常讲一个概念,就是谐振,谐振本身可能会造成脱网,故障也有可能导致脱网,大面积脱网有可能就会造成谐振脱网。上次那个项目的震荡,问题最后是暂时解决了,但据可靠消息,是以牺牲全年2%的发电量为代价的。
笔者:如果出现大面积的脱网,脱网的原因在哪几个方面?
郑桂标:脱网的原因,曾经有篇文章分析过。并联运行的逆变器数量太多的时候,整个电站的设计参数和电网的参数有一个临界的点,让它震荡。越是复杂的系统震荡的概率会越大,每一台设备的参数在运行过程中有个控制,一个是控制能力,一个是系统复杂程度。如果控制能力特别强,能hold得住,就不用怕;如果控制能力又不强,又很复杂,脱网概率就高了。从整个电站来说,即使今天不震荡,控制能力差、系统又复杂,在某一些工况下,电压升到一定程度、或者机器里的某一些参数变化了,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震荡的点,就震荡了。
所以,震荡也好、脱网也罢,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控制能力,一个是系统的复杂程度。
复杂是因为系统设计有问题,控制是产品本身的软件和硬件的能力以及电网与环境的适应性。适应性差容易震荡,比如早期的产品,动不动一个小系统就震荡了,都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笔者:我们也看到阳光电源也在做组串式逆变器,这个是出于市场竞争考虑还是?
郑桂标:首先全行业都认为我们是集中式先做出来再去做组串式,这是误解。实际上我们最早做出来的产品就是组串式。阳光电源的产品是从1.5kW开始做起来的,然后到2.5kW、3kW,我们经历了一个从组串式到大功率,再到齐头并进的过程。当前阳光电源坚持全产品型谱的策略,针对不同的电站场景因地制宜选择相适应的逆变器类型。
笔者:如果从发展趋势来看,似乎从组串式到集中式是一个趋势,那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倒回去呢?
郑桂标:技术的发展是从小到大,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小功率和大功率的产品技术也在进步,同步发展。如果我画一个时间轴,小功率的出现是在其中的某一个点,大功率可能在后面出现了,但这个时候技术一直是在进步的。可能从经济安全可靠的角度考虑大电站要用大功率的,市场需求驱动产品开发,必须去做大功率。现在有一个西班牙的公司想要在中国做4兆瓦单机,我们刚刚在酒泉签了一个单子,提供2.5兆瓦的单机,一次定了60兆瓦的逆变器。但同时小功率也是齐头并进,因地制宜嘛,假如你的屋顶是300千瓦,难道你要用500千瓦的逆变器吗?所以说不存在是倒回去做300千瓦的,而是因为这个需求依然存在。500千瓦的需求也诞生了,我就满足500千瓦的产品需求,300千瓦的需求依然会存在,因此300千瓦还会做。所以不是做了大功率回来做小功率的,也不是因为有了小功率的竞争才去做小功率的,而是因为这个需求是一直存在的。所以我们的技术进步可以同时用在不同类型的逆变器产品,可能原来92%的逆变效率,现在可以做到98%-99%了,此产品非彼产品,不可同日而语了。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