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全寿命周期管理就是光伏电站从可研到退役的全过程管理,光伏电站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划分为四个阶段(可研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其管理理念应贯穿于这四个阶段。作为应用型系统设施,生产运营是光伏电站全寿命周期最长的阶段,行业内一般设计的电站寿期为25年,四个阶段以生产运营为主导与目标,围绕生产运营开展管理。本文根据经验从生产运营角度将四个阶段的控制要点提出建议。
1. 可研阶段
光资源情况是光伏电站投资的首要影响因素,光资源的优劣决定了电站的发电多少,影响光资源的好坏的因素较多,如天文因子(太阳常数,日地距离,太阳赤纬,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时角)、地理因子(纬度,经度,海拔高度,地表反射率)、气象和环境因子(云,气溶胶,水汽,臭氧,沙尘等),各种影响因子情况复杂,影响大小不易量化,总体规律为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空气质量越好,资源越好。一般前期可研阶段选用光资源数据库有NASA数据、Meteonorm数据、SolarGIS数据、3TIER数据、选址当地气象局数据库,最常用选用的光资源要素为水平辐射总量、斜面辐射总量、散射辐射总量、年平均日照小时数、法向直接辐射辐照度(高倍聚光项目使用)。
厂址位置的选择决定着施工和运营阶段工作的便利性,是生产和生活条件的保障,也决定着运营成本的高低。厂址位置尽可能选择距离城市较近、供水供电可靠、交通便利、无矿产压覆和文物遗址的厂址,厂址位置和场地大小的选取影响着电站建设规模、扩容的便利性、运营阶段员工薪酬、备件采购周期、质保期供应商响应速度、保险理赔响应速度、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的配备。
地质与地形条件决定组件支架设计难度的大小、施工难度、场地平整、土建及支架成本的高低,同时也决定着运营阶段组件因遮挡因素产生的效率损失、暴雨或洪水等恶劣自然条件下组件支架沉降的程度、修剪杂草或灌木丛引起的运营成本增加、风沙引起的组件清洗频率增多等,在可研阶段应充分预估后续运营费用,避免在经济测算时因未充分预估运营风险导致投资收益不达目标值。
用地属性除应规避基本农田法律红线以外,应对一般农田、草地、林地的征占费用及补偿费用进行充分测算、对于政府征收的土地使用税金等逐年交付的费用建议划归生产运营成本,根据年通货膨胀系数进行修正计算后接近实际费用。
电网接入及负荷消纳情况需充分调研,一般关注当地电网网架结构、电压等级、变电站变压器容量、变电站常用负荷情况、送出距离、预留间隔、电网电压和频率稳定性等,这些因素影响着电站建设规模和设备选型、送出线路选型与连接方式、运营阶段架空送出线路维护与抢修费用、涉网设备检修与维护方式。
融资成本因素是光伏电站投资的关键要素,不同的融资成本和利息偿还造成光伏电站收益的差别,影响电站投资测算中IRR(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和ROE(净资产收益率Rate of Return on Common Stockholders’ Equity)的值,年还贷额应计入运营成本。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