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步入互联网时代,行业对可测可控的智能电站呼声越来越高。新能源发电的一大特点就是波动性比较差,需要行业不断加强预测和管理。国能日新,就是那个光伏互联网时代的“牧电人”。
本期《光能》杂志请来了国能日新的副总经理周永,请他为我们介绍国能日新全新推出的驭能者平台对行业带来哪些收益。
图:国能日新的副总经理周永先生介绍《光能》杂志采访
《光能》:请您我们介绍一下国能日新公司,以及我们在公司业务板块,还有在光伏领域具体的业务情况。
周永:国能日新自成立以来主要致力于新能源行业的软件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目前已经服务了全国300多个风电场和200多个光伏电站。
在光伏领域,我们在2011年开始为集中式光伏电站提供光伏功率预测服务,2012年为集中式光伏电站提供有功功率控制以及电压控制服务,2014年开始为分布式光伏电站提供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以及分布式综合管理系统服务,2015年覆盖整个光伏电站推出全系列服务,其中包括预测类、控制类、监控类、评估类四大类。
在本次光伏展我们首次推出我们的“驭能者”平台为光伏电站提供免费的气象资源、功率预测、生产运行管理及监控等服务,未来我们将为光伏电站提供更多的更优质的服务。
《光能》:您刚才提到的四大类产品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周永:目前业务分为四类:第一类为预测类产品,包括风电及光伏电站的发电功率预测以及气象信息预测;
第二类为控制类产品包括功率控制、电压控制、有功智能稳控系统以及风和光伏电站集中控制类产品;
第三类为监控类产品包括分布式电源监控、分布式综合管理平台及智能光伏电站监控产品;
第四类为风电场和光伏电站评估类产品,包括前评估和后评估。
《光能》:这四个业务板块中在光伏这块的优势还有最核心的业务是哪类?
周永:我们现在目前在市场上推广最多的,现在占我们业务份额最大的就是功率预测和功率控制产品。目前这块来说,随着光伏电站的日益增多,电网要调吸纳更多的光伏,电网调度部门对电站的要求会越来越多。
《光能》:国能日新在光伏业务方面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周永:向大家解释一下,我们公司主要提供风电和光伏的软件产品和服务的。所以在谈到光伏时我们总是不可避免的谈及风电。对您的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随着风电厂和光伏电站的日益增多,电网需要消纳更多风电和光伏,因此电网在考核风电或者光伏发电的情况下,它对预测和控制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们的预测产品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我们有几十人的专业团队做气象和模型的算法。
第二,我们采用了全球多家气象源的气象基础,根据不同地形建立数学模型,并自学习它的发电模式。
第三,主要是我们目前今年投入了很大的资金,建立一个比较大的数据中心。通过云的方式对功率预测,进行集合预报,推出高精度功率预测的服务。目前我们对于新的光伏电站和风电厂,在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达到电网的要求。
控制类的产品我们主要的优势也是基于我们的功率预测产品的应用,我们了解到风电厂和光伏电站未来的风能和光伏的预度,我们来达到电网的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少调风电发电机组,以及光伏电站的逆变器,尽量少调和微调,来达到电网的要求。
目前我们在国内多个省份的精度排名是排在第一的,我们产品的最终目标是根据不同时期,相关部门的不同要求,我们做到为用户多发电,为电网多吸纳风电和光伏,做到更多更好地保障。
《光能》:现在智能化还有光伏、云这些概念,克强总理也提到“互联网+”这个概念,现在这种概念层出不穷,互联网跟光伏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您是怎么看待这个趋势?国能日新又是怎么做的?
周永:现在国家大力推广“互联网+”以及能源互联网,基于这个能源互联网,在光伏电站这一块,我们现在开发了集互联网云平台的产品——驭能者,将来我们将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对光伏电站和风电厂的远程自动化管理,以及设备预警的服务。通过这个平台提供电站监控、故障诊断、功率预测、优化等等这些功能,帮助光伏电站和风电厂提高收益率达到2—5%之间。
《光能》:驭能者系统都有哪些功能?
周永:目前我们提供了光伏地图、风电地图,都提供了免费的气象资源服务,另外我们提供风功率在线预测,提供分布式监控系统,在今年的9月份会推出。
还有光伏的在线预测系统,项目定制气象预报,生产运行管理,故障诊断。故障诊断和气象预报、还有分布式,这三个系统将在下一阶段给大家推出,这就是我们“互联网+”平台的一个前身,这个平台将来要为用户的风电厂或者是光伏电站的发电,去提高光伏电站的收益率,达到一个很好的基础。
《光能》:近期国内的利好消息不断,能源局也下达了今年17.8计划的全年装机目标,您是怎么看今年的光伏市场?我们对今年的市场预期又是什么?
周永: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能源和环境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今年能源局下达的目标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认为国内市场未来将继续保持装机量的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未来新能源的发展态势,我们国能日新力争成为国内新能源行业领先的软件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我们将通过预测类、控制类、监控类、评估类产品的应用最终实现所有产品互联网化,服务优质化,来适应市场的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