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北部山塬区采访时看到,无论是开阔的山峁,分户居住的农家小院,还是错落有致的小康屋,都架起了大小不同的太阳能光伏电板,家家户户,包括街道的路灯、部分农机具都使用上了太阳能光伏电,当地群众称之为“致富小太阳”。
一块小小的光伏电板不仅解决改善了崆峒区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且拉动了地域性特色产业提速发展,被当地群众称为“鸟语花香饭不香,山清水秀田不秀”的贫困面貌已成为历史。
去年以来,崆峒区对居住分散、移民搬迁等原因导致的无电地区白庙乡白庙村、小陈村,大秦乡三树村、刘庙村,西阳乡姚湾村、尹山村和峡门乡桂井等9个村修建了太阳能光伏集中式供电工程,9处光伏电站总容量达690 KWp。彻底了解决崆峒区9个村463户群众的用电问题。光伏能源不但改善了崆峒区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更重要的是为发展区域经济,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助农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光伏电能在崆峒区贫困地区的普及使用,尤其在肉牛饲草青贮、屠宰、肉牛产品加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崆峒区发展牛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14年崆峒区峡门、白庙、大秦、西阳四个回族乡肉牛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到20个,肉牛饲养量达到10万头以上,肉牛的销售、繁殖、育肥、深加工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牛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与此同时,一批油料加工、馒头加工销售家庭作坊式小产业异军突起,为贫困地区农民致富增加了新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