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
“我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走一条产学研的路,如果这条路走通了,把所有的科技成果都推广和转化为生产力,这对我国的贡献是比较大的。所以这些年来尽管艰辛万苦,但最后走成功了,这是我非常欣慰的一件事。”2013年1月12日晚,在河北会堂举办的河北2012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揭晓暨颁奖电视晚会上,任丙彦微笑着回答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的现场采访。
任丙彦是宁晋县耿赵庄人。1970年,他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任职于河北工业大学。此后,他一直与半导体为伴,与光电子材料为伍,追“光”逐“电”,探索光伏发电的奇妙世界。
1995年,在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的力邀之下,任丙彦带着“中子嬗变掺杂直拉硅”专利和技术团队,参与了宁晋晶龙的前身——宁晋县晶隆半导体厂的创建。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任丙彦把自己多年的心血和经验全部奉献给了企业,使河北工业大学的“中子嬗变掺杂直拉硅”专利技术在宁晋开花结果,当年就实现利税100万元,并荣获“产学研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如今,任丙彦参与创建的晶龙集团,已发展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单晶硅材料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全球十大太阳能电池组件供应商之一。目前,晶龙集团拥有30余家公司,3万名员工,已形成年产单晶硅7000吨、硅片3吉瓦、光伏电池3吉瓦、光伏组件3吉瓦的产业规模,产品远销德国、西班牙、日本、美国、意大利、韩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旗下晶澳太阳能公司于2007年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2014年,晶龙实现营业收入266.56亿元,净利润12.55亿元。
破解世界性技术难题
“晶龙创建19年来,每一步的成功都是靠科技创新实现的。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现在的晶龙,也没有我们的今天,因此,我视科技创新如生命。”任丙彦说。
现在,任丙彦还承担起国家“863计划”中的一项子课题《高效低衰减晶硅电池》的研究推广工作。
据了解,高效低衰减晶硅电池是基于直拉法生长掺镓硅单晶技术。而掺硼硅太阳能电池在光照10小时后产生的光电转换效率衰减问题一直困扰着光伏产业发展。
而任丙彦的直拉法生长掺镓硅单晶技术,首次实现了掺镓硅单晶棒的100%利用和工业化生产。这项技术可使太阳能电池将能够平均消除5%左右的光衰,成本下降约5%,在全球光伏界的轰动,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美国发明专利。
“仅此一项技术就为晶龙创造了几亿元的效益。”任丙彦说,“更让我欣慰的是,这项技术为国家争了口气。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他们做不到的,咱们也能做到。”
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作为晶龙集团的技术总负责人,多年来,任丙彦把心思全部放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上。他认为,毕竟个人精力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人发挥自己强项,相互合作就会事半功倍。
在任丙彦的倡议下,组建了由他挂帅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实行专家创新与群众性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方式,集团坚持拿出每年销售收入的近5%用于创新经费及新产品开发。坚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组织员工到日本、瑞士等国家接受定项技术培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同时,每年举行科技创新评审活动,对各单位的创新成果进行评定,为获奖单位或个人颁发证书、奖金。
全员创新热情逐年高涨,创新成果的数量也由最初每年的几项、几十项,递增到2014年的200多项。截至目前,晶龙已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和硅材料研究中心、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太阳能组件研发中心以及两个博士后工作站。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愿为家乡发展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让家乡经济与我们的阳光事业同步崛起。”这位年愈69岁的光伏专家,谈起家乡的未来,仍然心潮澎湃。
责任编辑:ca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