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产业近几年来经历了缓慢---快速---爆炸式的发展过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无论在核心技术、产品制造、设备,还是在市场开发、安装与服务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有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10年,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已有16家;全球光伏电池组件及多晶硅产量前10强中我国分别占了4家。此外,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已有多家国内企业陆续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建立工厂,质优价廉的光伏产品为全球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我们光伏产业对中国制造业的一个贡献,它给了世界一个重新认识中国制造业的机会。
据了解,今年国家能源局给光伏业的发展定位敲定为:“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集中送出与就地消纳结合,稳步推进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安全高效发展核电。”
去年出现大干快上的光伏业,今年或将趋于理性。据获悉,国家能源局已确定今年光伏业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为1000万千瓦(10GW),不但低于去年的11GW,更低于此前所传的14GW,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称,主要是考虑财政的支持能力和行业的理性发展,并强调“这才是最初的设想”。
如今国家对光伏行业的扶持态度,既有鼓励,但更强调“健康、可持续”。去年,光伏电价补贴政策落地,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家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价补贴标准为0.42元/千瓦时。对光伏电站实行分区域的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将全国分为三类资源区,分别执行0.9元/千瓦时、0.95元/千瓦时、1元/千瓦时的电价标准。上述补贴标准均高于预期,国家对光伏扶持的力度可见一斑。然而,被提升的补贴意味着更大的财政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目标容量中大部分都交给了分布式,有企业反映说,分布式盈利模式不明确、融资较难,发展阻碍重重。而至于国家能源局较为看好分布式的原因,上述专家给出的解释是,从光伏的特点来看,分布式容易就地产电并利用,我国电力负荷中心在中东部、发达地区,适合发展分布式,减少了对电网的冲击。所以,在智能电网尚未成熟前,还是要在分布式上多下点功夫。
我国目前光伏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规模大、技术薄弱、发展不协调
目前,中国已成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要生产基地,并逐步形成了高纯多晶硅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以及光伏系统应用等环节的产业链,产生了一批领先国际的大型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虽然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目前居全球第一,但产业链发展不协调,有的产业供大于求,有的产业供不应求。加之产业整体技术薄弱,在整个光伏产业链技术壁垒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中,国外的主要厂商采用的是闭式改良西门子方法,而这项技术在我国尚属空白。中国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使用的多为直接或间接引进的俄罗斯多晶硅提纯技术,其生产成本高、耗能高,在整个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产业迅速崛起、发展显现、竞争激烈
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已呈现区域化、集群化,临近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链互补和经济合作,产业竞争力实现了整体提高。由于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光伏产品制造成本的快速下降,推动了全球光伏应用的发展。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下降,电池转换效率的提高、光伏发电在全球推广应用力度的逐步增强,光伏产品的价格呈现快速下滑趋势。
综上所述,我国光伏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一直高速发展。目前,虽然正在经历产能相对过剩阶段。但是,随着业内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突破技术壁垒,合理发展;加之政府宏观调控,积极引导。我国光伏行业是环保、安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未来前景无限光明,发展空间极其广阔,长期发展,潜力无限,必将造福全人类。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