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信息较为集中地显示出,目前国内已建成运行的光伏电站中,因设备质量原因造成的系统事故正在成为显性问题之一。甚至有调查数据显示,竟有高达三成以上的光伏电站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设备质量隐患。
这无疑给电站持有者带来了巨大的“消缺”压力和投资风险。
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由于一些光伏电站投资者并不以最终持有电站经营为投资目的,而一味追求低成本、忽视电站质量的结果。
这或许将影响更多潜在投资者对这个清洁能源行业原本积极的投资热情。他们,正是光伏电站市场一直都在期盼的行业接盘者和托底者。
一切后果,都有前因;一切前因,皆成后果。
谁在作,谁知道。
只不过,后果,却有可能将由全行业共同买单。正如养猪的人不吃猪肉,也由此让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再吃猪肉的原委一样。
当然,对于那些企图通过卖出电站套利的“伪业主”们而言,这也很有可能让他们把电站砸在自己手里,而成为不得已的“业主”。一如“炒股”炒成了“股东”一样。
这是市场的规律。
“业主”面面观
几乎在每一趟通往西部的航班上,都有光伏人;几乎每一个光伏人,都像“业主”。
他们东奔西跑、南下北上,足迹遍布塞外荒漠、戈壁边疆;他们踌躇满志、信心满满,“历尽艰难”,一心只为光伏。
业主,是业内对光伏电站投资所有者的俗称。正如任何一个市场链条上的消费者一样,“业主”是维系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个群体越大,则表示产业愈健康、可持续。
似乎一夜之间,中国光伏电站市场上的“业主”们,便如雨后春笋般齐齐冒了出来。使得这个市场顿显繁华,也让市场指标——项目“路条”,一时洛阳纸贵。
阳光底下,总有阴影随行。正是在这些繁荣了中国光伏应用市场的“业主”中,却有许多人,甚至从来都没有打算通过持有电站发电来获得投资收益。他们的目标,是建成电站后卖出获利。他们只是光伏电站的暂时“业主”,或可称之为“伪业主”。
当然,这是一门生意。从商业的逻辑上,有买有卖,无可厚非。
只是,随着一座座巨大的光伏电站沿着地平线壮观的延伸开去,一个同样巨大的难题也由此愈加显现:这些电站,谁来接盘?
猪肉的剧情,看起来正在被毫无科技含量的简单复制。
一些光伏电站正在逐渐暴露出来的质量事故和严重的质量隐患,或正在影响着潜在投资者们的投资热情。
一位原本计划成立产业基金收购光伏电站的投资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经过调研后他们认为,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光伏电站中,具备投资安全边际的潜在可收购对象非常少,除了政策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外,最大的担忧,正是对这些光伏电站的质量缺乏足够的信心。
“我们已暂停直接收购已建成光伏电站的计划。”他说。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