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大阪大学太阳能电池方案,无pn结转换效率有望达到70~80%

发表于:2014-08-05 00:00:00     来源:日经BP社
索比光伏网讯:       在“PVJapan2014”上,日本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江村修一等人提出了不使用pn结的新原理的太阳能电池方案。理想情况下,这种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有望达到70~80%。

       新原理的思路是,利用晶体内的极性,也就是自发极化引发的内部电场梯度来分离激子(成对的电子与空穴)。太阳能电池常用的材料Si没有极性,但不少化合物的晶体都具有强极性。当这些材料在内部电场梯度的作用下吸收光子生成激子后,电子与空穴将自发性地分离至不同方向。按照具体设想,太阳能电池元件的结构是在InN层与电极之间夹入300nm~350nm厚、带隙为0.92eV的InGaN层。

       对于一般的太阳能电池,分离激子、使电子与空穴分别转移到不同电极是由pn结来完成的。而江村表示,只利用内部电场梯度分离激子具有许多优点,其中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减少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和热弛豫。

       举例来说,一般的Si类太阳能电池为了提高光吸收率,仅活性层经常就达到数十μm甚至更厚。这使得大多数波长短、能量高的光子在远离pn结的地方就变成“热激子”,在抵达pn结分离成电子和空穴之前,就已经因复合和热弛豫而产生损失。



       过去的单结太阳能电池存在的问题是,波长短于带隙的光因热弛豫而损失,而波长较长的光会发生透射,无法有效利用。这种现象被称作“Shockley-Queisser limit”,关系到单结太阳能电池的最大性能。

       而此次提出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光活性层使用的InGaN的厚度为300nm~350nm。据江村介绍,InGaN不同于Si,属于直接迁移型,光吸收率高,“只需100nm左右的厚度就能吸收照射光线的1/2”,300nm则可吸收大部分的光线。相对于载流子的寿命,该层到电极的距离也比较短。因此“没有声子散射,也不发生热弛豫”。这就消除了决定“Shockley-Queisser limit”的两大损失原因中的一个。

       红外线等长波长电磁波的透射损失依然存在。但是,通过控制InGaN中In的成分,使带隙缩小到0.92eV后,无法利用的红外线的能量比可以降低到阳光整体的10%。

       江村表示,即使考虑到这10%和光反射等造成的损失,也可以使整体损失降低到20~30%。换言之,在理想情况下,能够实现转换效率为70~80%的太阳能电池。

       但截至目前,这种太阳能电池还停留在理论阶段。江村表示,“今后就要实际制作元件并进行评估”。
责任编辑:solar_robot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