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类型能源的发展过程中,常常会见到来自政府的财政补贴,其动因多出于扶持更清洁高效能源的成长、引导节能和能源构成的合理变化等,有的也为了应对价格变化、减轻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压力。但各国长期推行能源补贴政策的效果却往往并不尽如人意,以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不妨让我们认真研究其利弊,寻求更合理的实施策略。
能源补贴目的各不同
促进新能源成长。新能源一方面展现出其诱人的前景,另一方面也由于尚不够成熟,难以与整个能源和经济体系配套,缺乏与其他能源的竞争力。显然,完全依靠市场力量发展将会很迟缓,需要政府伸出援手推动其更快成长、促进其成熟。
引导节能环保。政府对节能和能源构成调整进程予以支持扶助,往往是最有效的推动方式。各国对低碳、无碳和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均属此类。
补贴企业的社会负担。中国能源的若干领域市场化程度很差,能源消费价格不能反映其生产运输成本和稀缺程度。采取的对策就是由政府给这种高价能源的进口者和生产者予以部分补贴。
补贴向福利的转化。对终端民用消费予以补贴在油气出口国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即使在某些石油资源并不丰富、甚至大量进口的油气消费国,低价使用油品和天然气的许诺也成为政客们拉选票的工具。
异化为凸显政绩的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某些地方将能源项目补贴异化为争项目、搞政绩,使之成为“面子工程”。过分高额、宽泛的补贴不仅为某些人权力寻租、谋取私利留下空间,也使交叉补贴合法化并诱发各种骗补行为。
补贴并不是万能的
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获得财政补贴,增强了企业生命力,帮助其度过缺乏资金、人才、经验的艰难开拓创业期,取得最初的成功,获得“第一桶金”。许多研究者都指出,正是由于美国在对待低产油气田上采取了宽松的财税政策、对天然气研究和生产持续支持,才足以维持该国低渗-致密储层油气的长期生产以及与之相伴的增产研究。在进行了大量的新技术攻关试验后,最终使对致密储层改造增产的关键技术获得成功,实现了油气勘探开发革命性的突破,开创了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并重的局面。
但不能不注意到,有许多补贴并未能达到上述理想情况。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