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沈辉,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所长,在纳米材料、太阳电池研究方面承担国家、省市多项科研项目,所创建的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在国内产业界有重要影响。
人物语录:
“说光伏高污染高耗能的,是没有基本的常识!”
“我们要检讨自己:没有规划、一哄而上、同质化严重。”
“学习日本和德国,把最好的给自己用。”
“光伏十年发展,最显著的进步是价格大幅降低。”
南度度“能言善道”访谈专题001期:沈辉
【光伏从天上走下凡间,中国成为第一光伏大国】
南度度:作为中国光伏领域的学者,你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
沈辉:我国的光伏发展起步较早,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了。最早是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开展晶体硅电池研究,接着天津18所将这个技术用于航天领域,在卫星上应用太阳电池发电。后来主要是由天津18所和上海811所共同负责航天器上的太阳电池的研发与生产,最早除了在卫星使用外,也开始在海上航标灯应用太阳电池。当然,光伏发展在文革期间就中断了。但从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中国光伏产业开始起步,如最早的光伏企业像开封半导体厂、秦皇岛华美太阳能、宁波太阳能、云南半导体厂、深圳大明等,当时主要是的市场是西部无电地区的供电需求,此外还有通讯、石油管道防护需要等。当时西部(西藏、青海、内蒙、新疆,包括云南)一些地区没有电,电网过不去,国家为了解决这些地区的基本用电,先后启动了光明工程、乡乡通等光伏发电项目。
在90年代,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是非常缓慢的,一是太阳电池造价太贵,二是太阳电池技术不成熟,但为了解决西部无电地区用电问题(当时最多有8千万人有用电困难),光伏是最佳解决方案。
在国际上,也是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光伏发电开始从天上走下凡间,日本、德国及美国都加大研发力度,寻求新能源的解决途径。在80-90年代的光伏产业主要是在日本、德国、美国得到初步形成与发展,他们看得比较远,主要是通过国家项目推动光伏发展,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和“新阳光计划”,德国的“十万屋顶计划”,美国的“百万屋顶计划”。直到2004年前,日本、德国与美国这三个国家在光伏发展方面一直是走在前面的,从光伏装备、电池工艺到光伏产品,主要还是由这三个国家首先发展起来的,这些也为世界的光伏发展、特别是我国光伏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与基础条件。
2001年,施正荣博士带领技术团队回国创建无锡尚德,利用国外技术,并依靠国内最早光伏企业的一批老专家,先是借助我国西部市场,在尚德初创期间,西部仍然是国内的主要市场。光伏所到之处,改变了西部居民的生活命运:孩子可以在电灯下写作业了,最基本的生活电器也能用上了。尚德后来借助德国及欧洲市场,迅速发展起来。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