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从去年开始,国家能源局在分布式能源应用上下了很多功夫,也引起了很多关于新能源应集中开发还是分布式开发的反思与争议。您作为集中式开发方针的提出者,如何看待这些论争?
张国宝:我认为所谓集中式和分布式之间的论争是在人为制造争论。你找到过、看到过任何文件明确地说“我们要发展集中式”?我相信肯定没有,包括我在任的时候也从来没有说过“我们要搞集中式”这样的话。我确实提出了“风电三峡”的理念,但从来就没有说过我们搞风电就要搞集中式。
搞风电到底是分散开发还是集中开发应该是因地制宜的。每个地方资源条件不一样,有一些地方风力资源非常丰富,有一些地方风力资源不丰富,这些要考虑到。比如,我国的风力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像内蒙古、东北、西北这些地方常年刮风,人口稀疏,经济不发达,如果都要就地消纳是有困难的,应该采取搞集中的大风电基地,往负荷中心输送的方法。
曾经三峡也面临过这样的争议。有人建议,长江三峡发的电是不是都可以在湖北消化?为什么要把长江三峡发的电输送到广东、上海去呢?在湖北消纳不行吗?你有什么工业移到湖北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想法是对能源供应规律不了解。为什么呢?长江三峡的电要受丰枯水期的影响。过去26台机组,每台70万,一共1820万千瓦的三峡装机,现在又多了6台地下,一共2240万,这是指丰水期的时候。在枯水期的时候只有500多万,丰枯期差别很大。如果想要湖北自己消化,就要在湖北兴建能够消纳2240万千瓦电力的工厂,如果夏天刚好消化完,冬天却不够了,还需要从其他地方输送过来。如果按照最低点计算,按照500万千瓦来发展这个地方的经济,刚好消化完,那在夏天又会剩余,用不完,还要送出去。所以我国能源分布的特点决定了某个地方很难完全自己消纳当地能源,很多人不了解这个情况。风力发电也是一样,很多时候是避免不了长距离输送的。西北、内蒙古地区的弃风问题也同样。有人说可以在内蒙古搞一些耗电产业,把电消化完就可以了,但事实上很难做到。
所以我们搞分布式并不意味着所有当地发的风力都一定要在当地消化掉,不能这样说,要因地制宜。可以远送还是要远送,可以就地消化当然就要就地消化。分布式不是什么新概念,早在风电大规模开发之前就有,但当时规模比较小。后来有了较大规模的风电开发,风机技术也在发展,但风力资源始终是不均衡的。有一些地方风力资源非常丰富,就多生产点,本地不一定可以消化完,就输送到需要电的地方,这并没有矛盾。
有一些人看到了弃风现象,就说我们要发展分布式。我说这是人为制造争论,没有人说过不要发展分布式,过去也没有人说过。现在强调搞分布式,不代表集中式不要搞,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东西,并不是相互对立的。
欧洲有一个计划,要在北非撒哈拉沙漠搞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然后通过输电线路把电从北非送到欧洲去。这是当时的一个设想,当然最后能否实现不一定,这就属于集中式。集中在撒哈拉大沙漠这种有条件发展太阳能的地区,然后把电力输送到经济发达、需求旺盛的欧洲地区。我们国家具备这样条件的地方也有,比如酒泉。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其实条件是足够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决心搞。如果有决心要搞的话,就在西北地区酒泉附近搞一个三千万千瓦的可再生能源电站也有可能。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