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来光伏预披露的财务报表显示,该公司主打产品为太阳能电池背膜,类型为涂覆型。
这也是前4批预披露公司中唯一一家光伏概念企业。预披露报告显示,该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增幅达40%。
据业内人士介绍,背膜是晶硅电池的核心封装材料,用来保护电池,是太阳能电池的“保护伞”和“护身符”。目前,由于技术门槛高、相关原材料长期受到国外氟化工巨头专利技术制约,在玻璃、胶膜、边框、背膜、接线盒、硅胶等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材料中,惟一没有完全实现大规模国产化的就是背膜。
因此,在光伏产业历经反倾销之痛、国内产业深度调整之际,中来光伏的出现,也许能让业界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增添一些新的认识。
路径:进口替代之路
据业内人士介绍,背膜作为太阳能电池绝缘封装材料,主要由三种材料构成:基材、含氟材料、胶黏剂。
它的基本工艺是将薄膜经过等离子表面处理后,用胶黏剂把加工好的含氟薄膜粘贴或滚涂到PET基材上。凭借含氟材料优异的抗拉强度、抗老化性、耐候性、阻燃性,以及基材良好的水蒸气阻隔性、电气绝缘性和尺寸稳定性,光伏背膜使用寿命可达25年至35年。
由于太阳能组件需在露天安装,有的还要在强紫外线、大温差、大风沙等恶劣条件下工作,因此,光伏背膜的质量,往往决定了太阳能组件能否正常工作。
目前,国内高品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膜基本上使用含氟材料来保护基膜,不同的只是使用的氟材料种类不同。氟材料可以用氟膜的形式通过胶粘剂复合在基膜上,即为复膜型背膜;也可以用氟碳涂料的形式通过特殊工艺直接涂覆在基膜上,即为涂覆型背膜。
如同太阳能产业的整体发展路径一样,背膜作为产业中的关键一环,核心技术一直在国际巨头手中。其中,尤以复膜型背膜的情况最为突出。
据中来光伏预披露报告显示,由于复膜型背膜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氟膜被国外少数氟化工企业垄断,如2010年美国杜邦公司Tedlar品牌PVF膜就占据了全球太阳能电池背膜生产用氟膜市场的40%,加上复膜型背膜所需的高品质胶粘剂生产技术也被欧美日本等国家少数企业掌控,因此,我国复膜型背膜生产企业一般都缺乏制膜核心技术,而且生产成本也比较高。
为此,中来光伏选择了另外一条路线:涂覆型背膜。
据中来光伏预披露报告透露,该公司研制出以四氟型树脂为主体的FEVE氟碳涂料,运用独特技术覆在基膜上后,形成涂层氟膜,现在已经开发出不同类型的太阳电池背膜。
与复膜型背膜相比,这种产品无需使用胶粘剂,氟材料与PET基膜一体化程度高,且成本较复膜型背膜降低50%左右,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另据了解,中来光伏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晨光化工研究院、国家教育部有机硅(杭州)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与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日本JET等机构也有紧密的联系。
2008年,公司成立不久就在全球光伏业界率先推出晶硅太阳电池组件封装用四氟型太阳电池背膜,经国家相关部门鉴定,确认该产品在粘接性、耐候性、阻隔性、电气绝缘性等方面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截至中来光伏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该公司共拥有已获授权的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同时,该公司也是国内首家同时通过德国TUVRheinland、美国UL和日本JET太阳能背膜认证的企业。
压力:低成本难久远
低成本,正在成本中来光伏的有力竞争武器。
据中信证券一篇名为《膜材料行业深度报告(一)——光伏薄膜、厚积薄发》的材料显示,我国已有国内企业突破了国外少数企业对氟膜与胶粘剂的部分垄断,实现了太阳能电池背膜生产低成本、高品质的要求,将成本降到了复膜型背膜的50%。
这篇报告引用的案例就是中来光伏。
虽然得到投资银行和相关专业机构的认可,但中来光伏的前景,并不乐观。
目前,欧盟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裁决”已经生效,美国6月也将公布对华“双反裁决”,业内普遍预计裁决结果对华不利。
有媒体分析指出,欧美的“双反裁决”,把光伏行业对欧美出口的市场关掉了四分之三。这种情况下,光伏企业只能在新兴市场寻求出路,但新兴市场的培育需要时间。重重压迫之下,国内市场自然成为企业追逐的重点。
但是,国内市场现在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回款速度慢,而且账期从去年开始越来越长。
中来光伏作为材料供应商,报表上透露出来的数据,就颇为尴尬。
报表显示,2013年末,中来光伏公司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总额达到1.9亿元,2012年该项指标则为1亿元,同比增长了90%。这个数字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竟高达55%。
同时,虽然该公司应付账款也从9900万元增至1.32亿元,但增速明显低于应收账款。
这个对比表明,作为配套厂商,中来光伏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并没有报表披露的那样光鲜、有力。这也加剧了中来光伏对上市融资的急迫感。
另外一个现实是,涂覆型背膜仍未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应用品种。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由于背膜产品占整个组件的成本只有3%~5%,客户转换产品后,降低总成本的效应不明显,而且转换的潜在风险又非常高,因此,自美国Madico公司2008年率先推出“一面涂覆、一面复膜”的新型背膜后,虽然韩国LG集团和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相继于2010年、2011年也推出涂覆型背膜,但在全球市场上,涂覆型背膜的份额仍然很小,难称主流。
也有分析师指出,国内复膜型背膜生产企业虽然面临所需的氟膜和胶粘剂主要依赖进口,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等难题,但成本所占比例很小,对企业实质运营不会有太大影响。而且,如果国内氟膜和胶粘剂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就会直接导致复膜型背膜制造成本大幅降低,这将对涂覆型背膜的市场销售带来颠覆性影响。
此外,基于技术进步的规律,以及业界对含氟材料在环保方面的担忧,已经有学者断言,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因技术进步而出现新的材料,能够在电气绝缘、长期耐候、成本等方面性替代氟材料,这势必将对包括涂覆型背膜在内的含氟背膜市场带来致命影响。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