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资讯 > 光伏要闻 > 正文

今年“德州光伏生态”央企样板【深度分析】

来源:中研网发布时间:2014-05-05 00:00:00
高铁时代,从德州出发一小时即可进京。交通优势创造的更“近”的进京通道,也成为德州利用北京科研力量、对接央企,甚至引央企落户的一种区位优势。

那么,来到德州的央企发展得怎么样?德州自身又拿什么去对接更多的首都优势资源?

老实华的搬迁路

整洁的办公区内,除了接近厂区大货车进进出出的地方灰尘多一点,已很难闻到空气中有异味,这与曾经被市区密集居民区包围的老厂区面貌迥然。

先进的中央控制系统、严格的功能分区,搬迁到德城区天衢工业园之后,占地达到原来的三倍多,达到了1300多亩,销售收入从搬迁前最高额10.8亿元,预计今年可突破30个亿。

这一切得益于对接央企。2007年,德州实华化工成为中化工旗下的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德城区天衢工业园建设中国昊华总公司的盐化工生产基地。

今年“德州光伏生态”央企样板

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宝瑞介绍说,重新选址、巨额搬迁资金、新的生产设备都成为老化工厂搬迁的难题,尽管根据化工企业与周围居民区的安全卫生防护距离不应低于1000米的要求,老化工厂早已该搬迁。

直到攀上央企这棵大树,德州实华化工才于2013年彻底搬出市区。如今,占地400余亩的老石油化工厂原址已被万达广场拿下,将建成城市综合体和岔河水畔生态居住社区,可以容纳2.6万人口。

借助央企的不光是雄厚的资金,还有行业内领先的技术。李宝瑞举例说,以往生产线上产生的氢气都是通过燃烧处理掉,现在他们的选择是,把它生产成双氧水提高附加值。目前,第一期20万吨的双氧水项目已经上马。

当然,未来能借力央企的,不光是央企在技术协同效应,而是全面通过央企在全国的技术统筹和影响力,跟河南、河北、吉林的同门类企业一起,在技术上搞联合,在化工产品上升级换代,做大做全产业链。

菜地里的光伏板

4月29日,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抬头寺毛庄村南,杨树林和麦地掩映下,铁丝网环绕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并不起眼,一排排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下,长满金黄的油菜花,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四年前,德州人李学军从一家电信公司跳槽到此,负责这片占地总面积420亩区域的技术巡查工作,尽管离中心城区的家有15公里,但他在此工作得很舒心。“有专门的视频和技术监控及预警系统,只要关键节点有人在就行。”李学军说,他们在此轮流值班的人不到十个,因为技术已达到“无人值守电自来”的水平。 

“以前还种过菜,养过鱼。”中节能太阳能发电(德州)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主任李亮说,除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生产销售;太阳能发电规划、技术研发与设计咨询、运营维护服务,发电系统设备制造;太阳能发电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与经营管理,他们的主营业务范围还包括农作物种植、销售,鱼养殖、销售。

“作为太阳城,光热利用产业基础不错,但光伏利用并不多。当时,德州市政府有意对光伏利用取得突破。”李亮回忆,他们来到德州作为山东的首站,看中的也是德州的太阳能光热利用基础。

作为央企,打动他们的除了离北京总部近,当地政府提供的土地、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项目落地的审批效率也是他们最终选择落户德州的重要因素。于是,在一片砖瓦厂取土后产生的空地上,项目装机总容量为10兆瓦、总投资18800万元的项目迅速落地。“2010年10月15日开工,12月30日就并网发电了。”李亮说。

目前,这个项目加上管理层,员工只有15人,主要产品是太阳能发电,每年可发电1300万度,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2100万元,上缴税金235万元。

投资额最大的一单

2010年在德州迈出第一步后,中节能在青岛、临沂、招远迅速布局,目前项目装机总容量在山东已经接近100兆瓦,占全省光伏发电量的三分之一。从今年到明年,他们在山东的投资重点却又放回了德州,将超过十亿。

在李亮看来,德州的优势除了太阳能产业技术,交通优势也自不必说,更在于德州有大片的农业产业用地以及丰富的农村劳动力。因为这一次,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下面,种的不再是油菜花,而是有机蔬菜。

在雾霾天气频频袭扰的北京,首都市民对生存环境和食品健康要求越来越高,但有机农业在北京既没地方又没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而德州这些条件全部具备,此外还有离北京仅一个小时距离的交通优势。

这些有机蔬菜将由总公司旗下专门的农产品(000061,股吧)公司运作,将为北京提供采摘、销售、服务、粗加工、深加工的业务。而李亮目前要完成的工作是,在平原的两个乡镇拿地,再让当地农民在他们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大棚下当产业工人,进行有机蔬菜的种植。

以一个农业家庭的农业用地5亩租给他们来算,每到旺季,平原县坊子乡、三唐乡两个乡镇所有家庭平均两个人到此上班,平均一个家庭加上租地收入和打工收入将超过5万元。李亮掰着指头算账,他说这次在平原的这个顶棚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有机农业大棚项目,占地将超过2000亩。

节能、节水、环保,还能拉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增长,为当地增加经济总量和税收做贡献,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李亮对他这份工作的效应和前景十分自信。“在德州这几年衣食住行都已适应,生活方面都挺舒坦。”李亮坦言,德州除了玩的地方少些外,是一个不错的创业发展之城。

除了和农业结合的那个项目,他们与平原晋德螺丝的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将于今年7月开工,年底投产。对这种从上马到投产的效率和节奏,李亮已经习惯了。

华能电厂的节排账单

在运河技术开发区,传统的火电和水泥企业比较集中。其中,华能德州电厂是一家央企,也是在节能减排账单“消费”得力度最大的企业。

投资4300多万元,结合中、德两国高端技术,建成中德节水示范工程项目,每年减少新鲜水取水量约1150万立方米;同时,将生活区的污水一并接通集中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水灰渣系统、脱硫系统、设备冷却系统,实现了较为高效的中水回用。投资2.58亿元完成了2、4、6号机组脱硝工程。今年计划再投资2.6亿多元,加快1、3、5号机组脱硝工程建设。在实现脱硫工程的基础上,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用于制作新型建筑材料,做到资源综合利用。该公司还突出液氨制备区加强防护措施,氨储罐四周建设有实体围堰、500立方米事故水池和完善的消防系统、报警系统。投资550万元,先后实施了信息公开电子平台建设……

“2013年,中联大坝水泥有限公司投入475万元,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6个,年节约标准煤0.67万吨,年消减粉尘量48.3万吨,预计今年将投入节能技术改造资金4000余万元。”该公司副总唐经理介绍,他们也沾了央企的光。

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北京的技术资源和央企带动效应的背后,是德州交通区位优势、产业承接能力以及主动承接的思维创新优势的体现。

对此,德州市发改委工作人员介绍,德州产业集聚态势日益明显,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这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农副产品(食品)深加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绿色化工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产业集群具有提升效率、激发创新、集聚资源的作用,有利于吸引周边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项目等资源要素向德州集聚。

责任编辑:solar_robot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www.solarbe.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新闻
返回索比光伏网首页 回到今年“德州光伏生态”央企样板【深度分析】上方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