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决策——荒滩地迎来“金凤凰”
阳原县地处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过渡带,阴山余脉与恒山余脉复合处,呈两山夹一川的狭长盆地地貌,地区年均日照时数为2842.4小时,日照率为65%,日照时数的独特优势对光伏发电项目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为用好这一资源,阳原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发展新能源政策机遇,结合自身资源特点,超前运作,狠抓落实,将新能源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先后赴国家、省、市相关部门跑办,并编制实施了《阳原县新能源发展规划》。通过积极争跑,由阳原东润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近40亿元,占地14000亩、规模300兆瓦的光伏并网电站工程项目在高墙乡落地。一期工程位于高墙乡刘家咀村西到三官庙村东,投资约13亿元,装机容量100兆瓦。随后,阳原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新能源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成立了由发改、工信、电力等部门组成的协调领导小组,为新能源项目的顺利落地投产提供全程式、保姆式跟踪服务,由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带队,还多次赴工程现场进行调度。
项目在运营期 25 年内,年平均发电量为 43942.44万千瓦每小时,年可上缴税收4106万元。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每年节约标准煤14.5万吨,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其中减排二氧化碳44.5万吨,二氧化硫2118吨,氧化物1503吨,烟尘720吨。
强势推进——新能源项目并网运营
光电项目开工之初,为加快推进建设进度,高墙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规划目标,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积极践行招商引资承诺,主动帮助企业协调土地、交通、大型设备、劳务用工等事项,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发动并组织本乡及周边地区百姓做好劳务保障,极大地方便了入驻企业前期项目建设和后期并网运营。
“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群众对大气质量的关注和对良好的生活环境的呼吁日渐增强,既能带动区域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又不会对环境保护带来压力的新能源项目,就成了当下阳原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步伐的最佳选择。光伏发电项目的落地是阳原经济转型发展迈出的重大步伐,并网发电后,对于阳原改善能源利用结构、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阳原县委书记王彪说。
光电工程自去年12月上旬开始安装光伏组件,现已安装光伏组件34兆瓦,于今年1月27日调试并成功并网发电,截止到目前累计上网电量达470多万度。
责任编辑:ca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