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日债的业绩一再变脸,打破了债券即使不盈利也能保本的安全神话。中国债券市场首宗违约事件,将像美国的贝尔斯登倒闭一样引发连锁危机,还是将因为终结“政府兜底”时代而成为债券市场正常化的里程碑?
一笔违约八千多万元利息的超日债,竟然搅得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2014年3月4日,中国债券市场史上出现首宗违约事件。深陷困境的太阳能设备公司超日太阳于当日晚承认债务违约,无法全额支付即将到期的第二期利息8980万元,仅能支付其中的400万元。这也宣告中国债市长期以来的刚性兑付神话破灭。
超日债违约事件首先引发债市动荡。由于担心连续亏损且无担保的民营公司债成为“超日第二”,部分公司债价格出现快速下跌。在一级市场上,短短几天内已有超过10家公司推迟发行债券或中票、短融等,私募债发行也降至冰点。
2014年3月6日,停牌中的11超日债截屏图
超日债违约引发的蝴蝶效应还引发铜融资“黑天鹅”。产能过剩的光伏产业爆出兑付危机后,有色金属、钢铁、煤炭等同样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也被投资者担心引发违约风险。一些用铜作抵押融资的贷款人纷纷抛售手中的铜。3月7日,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价格大跌,全球矿业股也遭到重创。
2014年3月10日,超日债的蝴蝶效应达到高潮。上期所刚一开盘沪铜直接跌停,随后铁矿石、焦煤、焦炭、螺纹钢也皆跌停。在期市暴跌带动下,股市也遭遇了黑色星期一,上证综指跌破2000点重要心理关口,跌幅达2.8%,创业板指数跌幅高达6%,四十余只股票跌停。
美国银行则在分析报告中警告,超日太阳公司债违约,有可能成为中国的“贝尔斯登时刻”,投资人将重新评估信用风险。美银驻香港策略师DavidCui表示,虽然超日债违约并不会立即引发国内流动性收紧,但还是会产生一定的连锁反应。
不过,仍有不少经济学者和业内人士乐观认为:超日债违约对投资者有一定的警示意义,终结了债务违约“政府兜底”时代,有助于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并视之为中国债券市场正常化的里程碑事件。
财务造假:为超日债开路
债券挂牌上市之后四天,超日公告说存在重大前期会计差错,营业收入多算了9.45亿。
上市还不满4年,超日太阳董事长倪开禄本想借助IPO募集的资金以及发债融资,将超日太阳打造成一个集电站运营商、电池、组件生产商为一体的光伏企业。但公司越走越远,直至债台高筑。
现在,超日太阳不得不“去杠杆化”,债务投资者们被绑在了同一条船上,没有了刚性兑付,超日太阳的股东和债权人都将承担去杠杆过程中的痛苦与损失。
对小投资者来说,这条维权之路相当艰难甚至残酷。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