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此影响,3月5日公司债和企业债券市场开盘出现大跌,13洼城投暴跌7.02%,登上跌幅榜首。
在记者采访中,机构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慎对资质不好的民营企业发债,尤其是中小企业私募债。
眼前是个坎儿
3月4日,*ST 超日公告,“11 超日债”第二期利息8980万元难以全额兑付,只能支付400万元。而3月7日就是“11 超日债”兑付利息日。
据接近中信建投的消息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深交所已紧急召见中信建投高层。“监管层的意思是,希望中信建投想办法筹集一笔钱(8580万元)先过渡一下。”
作为*ST超日IPO保荐人,以及“11 超日债”的承销商,中信建投或难推脱。
不过,中信建投也是左右为难。上述消息人士分析,“且不说,一下子拿出8000多万元的难度,这钱出得简直就是师出无名。公司一下子拿出8000万元得开股东大会,得经过股东大会讨论审议吧,时间紧不说,估计股东也不同意去填这个窟窿。”
其二,就算中信建投拿得出来,明年利息兑付时怎么办?“一旦中信建投这次掏钱了,就等于变相承认自己也是过错一方,那么,债券存续期结束时10亿元的本金和利息,是不是也得由中信建投承担?除了经济责任,恐怕还有刑事责任。如果是那样,中信建投的IPO之路就完全堵死了。”上述消息人士称,后面两点才是中信建投董事长王常青最忌惮的。
在投资者看来,“11超日债”在2011年申请发行时,公司就有财务问题。而中信建投并未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近日“11超日债”债权人已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深交所和保荐机构中信建投“违规发行”。在其无法兑付利息公告发出当晚,多位债权人从各地奔赴上海,要求直接兑付。
某信用评级公司总监对本报记者分析:其实,超日债的兑付危机也并非是死结。如果有公司看中*ST超日的股权,且愿意承揽下来全部债券,或许也可以化解危机。“不过,眼下,光伏行业刚刚有所恢复,估计能够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的公司不好找。”
一场本可化解的兑付危机
其实,“11 超日债”的违约或许可以避免,只不过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2013年3月,当“11 超日债”第一次出现兑付难苗头时,业内人士帮着设计了一揽子解决方案,由中信建投出面,以69元的价格回购持有7亿元债券的散户投资者。“当时,其散户投资者大概只有700多人。按照这一方案设计,*ST超日只需拿出不到5亿元就能解决问题。”据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按理说,回购方案是一个较好的折中之举,蹊跷的是,上述方案并没有被*ST超日和中信建投采纳。
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市场对超日债的违约就早有预期。自去年7月以来“11 超日债”一直处于停盘状态。停牌前收盘价仅为65元,到期收益率27%,行权收益率66%。
“这一定价已经明显反映其无法足额偿付本息的预期,但可能并不充分。参考此前有债务危机上市公司的重整情况,预计*ST超日债务重组的回收率可能不到三成,‘11超日债’作为普通债务仍有继续折价风险。”泰达宏利高票息定期开放债基基金经理李慧鹏表示。
无独有偶。2013年3月5日,国泰君安就在给机构的报告中称,“11超日债”在公司公布年报后大概率上将暂停上市,几乎完全失去流动性。然而,中小散户并没有机构投资者的理性与专业判断能力。
正是第一次8980万元利息的如期兑付,又让中小散户仍然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当地政府会从中协调、安排兜底。受此固有思维窠臼作祟,散户投资者不仅没有及时抛掉,还大胆买入。据上述知情人估算,目前“11 超日债”的散户持有者大概有几千人之多。
业内人士预计,如果*ST 超日最终能以破产清算方式终结的话,中小投资者获得赔偿的可能性将微乎其微。
责任编辑:ca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