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童关平的银行卡里收到了一笔钱,958.05元。童关平在手机上记下了这笔账,备注是“电费”。
只不过,这笔电费,童关平是收款方。付款方,则是市民们印象中专收电费的电力部门。
家住萧山区新塘街道下燎社区的童关平,是杭州尝试个人光伏发电的第一人。
童关平的家是座三层楼高的农民房。顶楼是一个阁楼,空出一大片露台。去年5月,童关平在阳台上搭了一个阳光棚,阳光棚的钢化玻璃上装上了30块总面积约50平方米的非晶硅光伏电板。
这50平方米的蓝色光伏电板,让童关平一家9个月来不但没付过一分钱的电费,还为他带来了958.05元电费收入。
个人光伏发电项目
应付日常生活绰绰有余
童关平的用电记录中有这么一笔账:2013年5月10日与国家电网并网;到12月底共发电1931度;除去自家用的1207度,其余724度全部卖给国家电网。
“其实现在装收益更大些。”童关平说,自己的个人光伏发电项目开始使用时,“个人卖电”的政策尚不明晰。按物价部门核准的价格,到去年9月25日之前,卖出的上网电价都是以0.412元/度计算的。
而在去年9月25日之后,新政策为卖出的上网电价,为0.391元/度。此外,每发电一度,补贴0.359元——就是说,就算发的电都是自己用,还是能获得不少的收益补贴。
“要说能靠这个赚多少钱,特别是很快就有大收益,那不太现实。但起码,自己家的电就算是‘白用’了。”童关平坦言,自己当时“捣腾”光伏电站时,更多是出于自己“科技宅”的本身兴趣,而非冲着收益去的。
童关平的这座光伏电站,一共铺设了30块非晶硅光伏电板。30根多层防护的电线将转化的电能汇总到阳台上的汇流箱中。在汇流箱边的逆变器则将直流电转为日常所用的220伏交流电,再从逆变器连接到整个房子的电网上。
非晶硅光伏电板大约100元一块。算上施工和阳光棚的费用,总共差不多3万元出头。
“花费并不多,只是真要想着回收成本,估计时间就要长了。”童关平算了算,从去年5月10日开始,自家用掉的1207度电,如果以第一档电价0.538元/度计算,大约要649元电费——这是省下的。加上卖电与补贴的收益,9个月的实际收益约为1607元。童广平直言,就算一年实际收益2000好了,3万元的投入,那也得15年才回本。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