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3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进口自中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此次遭调查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电池、组件、层压板、面板和建筑一体化材料等。除从中国大陆进口的相关产品外,也对从台湾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据了解,这是继2011年美国对华光伏电池发起“双反”调查后,再次由SolarWorld公司挑起的第二轮“双反”调查,按照程序,美方将于2月14日前后对该案作出初裁。
各方声音
对此,中国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美国就曾对中国光伏电池进行过“双反”调查,此举不仅未能改变美国国内产业经营不善、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对下游装配、服务等行业也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并引发了在全球范围内光伏贸易争端的连锁反应,使整个产业链陷入混乱。为此,中方再次敦促美方,审慎处理当前的“双反”调查,慎重采取措施,终止调查程序。
同时,中国光伏企业对美国发起的“双反”调查表示强烈反对。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代表中国光伏企业做出声明称,SolarWorld公司的行为明显属于滥用贸易救济手段,为正常贸易设置不合理贸易壁垒,美调查机关应公正公平开展调查,维护中美之间正常的光伏贸易秩序。
在2011年,美国曾对中国光伏电池进行过“双反”调查,并终裁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高额的税率迫使许多中国企业退出美国市场。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表示,美国的“双反”调查不仅导致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市场严重受挫,欧盟随之仿效的制裁政策也让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市场几近崩盘,光伏巨头亏损连连、产业链各环节脆弱不堪、全国范围内光伏业哀鸿遍野。但同时,这也使得中国光伏巨头、投资者、政府看清了欧美国家的真正意图,此后,中国光伏产业在政策完善、国内市场的开拓、企业技术革新等诸多方面均有了巨大进步。
已经“淡定”的中国企业
据记者了解,在广东省,之前很多光伏企业靠的是外销,因此受出口地政策影响较大。随着近年来欧美市场相关贸易壁垒政策频出,中国光伏产业“很受伤”,加之产能过剩、国内应用市场一直未打开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国光伏业经历了行业寒冬,不少企业面临产业链资金链断裂、停工亏损等状况。
但是,经过产业调整,尤其是去年7月初,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13年到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GW(十亿瓦特)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GW。这让经过产业调整存活下来的许多光伏企业看到了希望,并开始纷纷加码国内市场。易事特电能控制研究院院长徐海波表示,国务院光伏产业意见的出台,大大刺激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而中国或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应用国,带动的市场需求将达到3500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再提“双反”,中国光伏企业对此表示已经“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