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双反”压力下,中国的光伏企业也在尝试着变换自己的视野。
“光伏企业在欧洲市场遭遇‘双反’,因此更加关注国内市场。”在接受采访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如此表示。
此外,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完善光伏发电电价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涉及光伏的标杆电价以及光伏电站的补贴问题。这似乎让中国光伏产业在当前的困局中,依稀见到一丝曙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开拓新兴市场外,部分光伏组件企业开始将国内市场需求的激活点放到了分布式光伏上,从产业上游往下游拓展。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胡润青曾表示,中国屋顶光伏的安装潜力可达40万兆瓦以上。
记者最近在江西实地走访,以晶科能源等企业为样本,试图厘清光伏企业的求变之道。
现状:越生产越亏损
5月30日晚上7点半,江西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交接班的数万名员工,使得这个离市区近10公里的开发区热闹起来。江西晶科能源公司就坐落于开发区西侧晶科大道的两旁。
今年以来,晶科能源国内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以上,“春节期间6000多名员工坚守生产一线。”江西晶科能源公司副总经理余木森对记者称,该公司今年订单已经排满,前段时间公司又招聘了2000多名员工。
不过,企业也有自己的担忧。“现在公司接到订单继续生产,只是不盈利。”余木森道出实情。
据晶科能源企划部负责人徐清华介绍,正常情况下,光伏行业的毛利应该在20%左右,但现在只有10%,为了留住客户,坚持生产。徐清华还称,有些订单还不敢接,生产得越多,亏损越厉害,陷入越生产越亏损的怪圈。
4月10日,晶科能源公布截至2012年12月31日未经审计的Q4季报。公司2012年全年净亏损15.4亿元,营收47.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5.1%。
在光伏产业低潮期中,亏损的企业不止晶科能源一家。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