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2012年6月底,国家发改委针对“十二五”期间,中国光伏发电的装机目标明确设定为21GW,这个在当时轰动业界的新闻,被外界普遍视为拉开中国光伏发电建设高速发展的序幕。进入2012年下半年,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光伏市场需求国频频树起贸易壁垒,以及光伏系统的生产制造成本不断迫近用户侧平价上网的事实,又在催生中央政府推进国内光伏市场发展的决心。
自2012年9月以来,政府和电网企业打出一系列组合拳,逐步逐项落实光伏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如下两个事件:国家发改委向部分政府机构、相关光伏发电企业下发《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的意见稿和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向国家层面提交的《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其中,国家能源局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实施方向定位,明确了“分布式光伏发电”,以及会与之配套中国版的“上网电价法”,而此前这一政策在中国仅适用于大型光伏并网电站。此外,国家电网公司的《意见》,则开始在移除当前中国发展光伏发电的最大政策性风险。
中央政府的决心与作为,固然是一件可令人弹冠相庆的事情,同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与3年前执着于“重”制造产能扩张而“轻”下游应用投资的普遍心态对比,今日深陷产能与财务困境中的多数中国光伏企业,正在对“分布式光伏”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与热忱,地方政府出于政治上的敏感,也对这样的中央大方向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推波助澜。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都在为这场盛宴而躁动。
然而,这样的盛宴之下,很多企业都把项目的申报立项和核准获批放在了第一位置,认为只要项目申报成功并且获批,就等于吃到了蛋糕,却很少有企业真正去思考一个问题:这个蛋糕真的有那么甜吗?
有鉴于此,记者分别前往北京、上海、河北、浙江、江苏、山东、江西、广东、海南等地,实地调查光伏企业的生存状态,倾听光伏业内最前端的声音。
京东方:看重收益,投身服务
不少人对分布式光伏产业链的印象几乎无二——政府、设备供应商、建筑业主和电网四个环节。但近年,一类主打设计管理的光伏服务公司悄然出现,除了愿意身兼两职的设备供应商,非光伏的制造类企业也开始设立相关公司。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