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做好长期“过冬”的准备 多晶硅“退烧”带来冷思考

发表于:2013-02-02 09:23:17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从2006年到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多晶硅产业发展态势给人的感觉犹如乘坐了“过山车”。有业内人士透露说,用《双城记》里的一句名言“这是一个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形容这几年多晶硅行业的发展再恰当不过了。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有的6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只有4至5家在进行少量生产,90%以上的企业已经处于停产状态,这一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变。我国多晶硅产业不仅产能严重过剩,更面临着技术、能耗等多重问题,行业并购重组迫在眉睫。此外,由于国内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大多低于国外企业,大量低价多晶硅被倾销到国内市场,导致进口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45%增加至目前的60%以上。这些因素不仅加剧了国内多晶硅企业的生存困难,也让一些企业面临退出市场的可能。
       2013年伊始,伴随着商务部对美韩及欧盟多晶硅“双反”政策的确认和国家《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的实行,使得光伏产业链的上游——多晶硅产业似乎有回暖的迹象。但在众多业内人士和多晶硅企业看来,这种利好只是短暂的,未来或许还要做好长期“过冬”的准备。
      随着众多光伏制造业年报在1月份的陆续爆出,航天机电、川投能源以及乐山电力等企业直接选择了“长痛不如短痛”,宣告正式剥离光伏相关资产,集体“断
腕”多晶硅。某位多晶硅企业高管颇显惆怅地预测说,“更艰难的日子还在后面。”这种判断并非是空穴来风。除了欧美“双反”的因素外,作为信息产业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基础原材料,多晶硅被多个国家列为战略性材料。由于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至今传统七大多晶硅公司依然没有一家在中国建厂,也没有一家对外转让技术,一直把多晶硅生产留在本国。从某种角度看,投入国家战略性产业,也一度是笼罩在多晶硅产业身上的光环。但是,我国多晶硅制造业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似乎忽略了技术和成本的因素:我国从2006年起上马的小产能(1500吨以下)多晶硅企业约有半数以上综合竞争力普遍较低。目前,国内企业平均生产成本为40~50美元/千克,而国外先进企业的生产成本在20美元/千克以下;国外倾销不断打压国内多晶硅企业发展,甚至国内企业要面临着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尴尬。
      面对多晶硅企业的尴尬局面,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曾公开表示:要对一些光伏企业进行适当兼并、淘汰;同时,要进行国内市场开拓,建立市场机制。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指出:善加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等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方向。
     有行业分析师认为,多晶硅一直是光伏产业链上盈利能力最强的一个环节,在销售价格和成本价格出现倒挂的情况下,多晶硅行业面临洗牌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优胜在一个产业“退烧”之后,多晶硅制造业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与市场更好地加以匹配从而“轻装上路”。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