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提供的数据显示,至2011年底,中国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只有300万千瓦,但光伏电池总产能已超过2000万千瓦。
对此,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仲继寿认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光伏行业不能停留在进口原材料、生产组件的加工贸易阶段,也不能过于依赖单一市场,今后应在国内光伏应用方面加强创新。
梁志鹏称,为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推进光伏企业的转型升级,今后政府的支持政策将更具普遍性。他透露,继10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免费入网后,国家能源局即将出台新规,明确用户的自用电量也可享受每度1元的光伏补贴电价。
“与产能严重过剩的光伏产品制造业相比,国内光伏应用的规模还很小,市场前景不应悲观。”梁志鹏表示,10月24日公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不仅明确了2015年2100万千瓦的装机目标,也将分布式应用作为今后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
“这种分布式应用在东部、中部地区非常具有竞争力。”梁志鹏说,尤其是在实行峰谷电价的地区,电价峰值可达每度0.8-1元,相比分布式应用每度1.2元的电价,每度电政府只需补贴0.4元左右。
对于中国市场的这种变化,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可再生能源项目主管米勒博士表示乐观。他说,目前,全球光伏业已步入资源整合的阶段,德国同样有许多公司被迫关闭。在这非常困难的两年里,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是光伏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中国拥有卓越生产装机能力,以及较低的成本,这些都将成为强劲的发展动力。
相比之下,对于密集出台的利好政策,王勃华在欢迎的同时更加谨慎。他认为,利好消息既可以促进产业发展,也可能诱发盲目投资。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必须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加快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使产业发展和扩大市场应用同步进行,防止竞争力低下落后的产能死灰复燃。
政策利好促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光伏产业的利好政策,包括《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通知》等,尤其是10月26日,国家电网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充分体现出国家支持光伏发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决心。如何把握好政策,根据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做出技术调整,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突出问题。
《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光伏产业的五大任务,国家再次强调大力发展光伏产业。而此前,国家能源局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由原来的“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0GW”上调50%,至15GW;这个数字较早先流传的“5GW”目标,光伏“十二五”目标已经连续上调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