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光伏组件企业的主要聚集地,辉煌期曾培育出无锡尚德这样的国际领先上市企业。但随着赛维LDK、尚德等巨头的破产消息的不断传出,大量中小型光伏企业破产、老板跑路的新闻频现报端,中国光伏产业风光不再。曾经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三高”光伏产业,似乎瞬间就走入了低谷。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认为,光伏企业短时间内经历行业涨跌周期,经营状况令人堪忧。除了西方列强“布局”外,国内诸多因素也“潜伏”许久,关键时刻给光伏企业致命一击。
首先,国家相关部门饰演了“刽子手”一角。作为光伏行业风向标的“十二五规划”具有“突出作用”,其制定应当慎之又慎。而相关部门盲目上调各项指标,短期内将装机总容量由5GW上调至21GW,从而导致光伏项目过度审批、过快上马等问题产生,产能过剩、结构失调亦随之而来。“大跃进”式的思维模式严重制约了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主管部门关键时刻却鲜有实质性举措出台,光伏企业想走出困境谈何容易?
其次,地方政府是重要帮凶。项目规划、项目审批、项目上马、项目投产等各环节都不缺少地方政府的“身影”;圈地、贷款、后期“安抚”是地方政府笼络光伏巨头的一贯手段。光伏企业追求产量、规模,地方政府追求税收、政绩,二者合作乃天衣无缝。地方政府多次无视市场经济规则,以行政手段直接或间接帮助光伏企业从银行手中贷到大批款项,导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尴尬局面的产生。
最后,光伏企业“祸起萧墙、死不瞑目”。光伏企业创业前期需要“带头大哥”充分发挥个人“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多”的奉献精神,带领企业闯出一条“致富道路”。而一旦企业进入正常轨道,尤其是上市之后,管理团队需尽快建立现代职业经理人制度,从“梁上聚义”的模式转变到董事管理的模式。而国内个别光伏巨头稍有成绩,管理层即分崩离析、祸乱不止,“吃饱了骂娘”等不耻做法屡见不鲜。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中国光伏产业内外交困:外部列强布局、内部政府帮凶、企业头目助纣为虐,企业想脱困“难于上青天”。如兼并重组的浪潮不可避免,行业洗牌还是越早到来越好。只有批量企业破产退出,落后产能、过剩产能才可得到彻底规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光伏巨头或能看到“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