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举办“第二届中国低碳发展论坛”。此间发布的《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1—2012)》(蓝皮书)指出,“十二五”将是中国低碳发展的关键期,“能耗强度下降16%,CO2强度下降17%”的目标充满挑战。蓝皮书同时指出,当前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制约,但未来十年内,中国新能源投资累计将达5万亿元。
未来四年低碳投资还将继续高速增长
蓝皮书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尽管出口占GDP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出口额仍处于高位,这些因素将驱动中国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进一步增长。
“无论是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领域,还是在能效领域,中国政府及社会的投资都在‘十一五’期间迅速增长。”蓝皮书分析称:“十一五”期间,大量资金投入到风电场建设和风电机组的产能扩张中,风电投资每年平均增长82.4%,太阳能光伏的投资每年平均增长101.4%;能效领域同样如此,企业节能投资每年平均增长65.5%。
快速的投资增长说明低碳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加速,低碳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蓝皮书同时指出,由于大量的基础建设投资拉动了高耗能产业的增长,中国的产业结构在“十一五”期间还未得到很好调整,这将对中国未来的低碳投资产生深远影响。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结构节能和降碳,低碳投资还将继续高速增长。
地方政府发展低碳有赖利益内化机制
蓝皮书指出,综观“十一五”期间中国低碳发展进程中的一些事实,不难发现,在低碳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地方政府博弈现象,地方政府在低碳发展上呈现出了行为的两面性。表现为:许多地方政府在节能指标分解上和上级政府讨价还价,部分地方政府节能政策执行不力,扶持和违规上马高耗能项目,甚至还出现“十一五”末年拉闸限电以突击完成节能目标的现象。
目前,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6%和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已正式列入“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将在低碳发展领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蓝皮书认为,下一阶段要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在发展低碳方面的积极性,还有赖更好的激励机制和更好的利益内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