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辟语录:“钱永远不够。”“我们只要不贪婪,不去追求高价销售,销售方面无需担心。”
背景:2010年的增长让硅材料价格回升过百美元/公斤,2011年在各国补贴额度均有所下调的情况下,硅料价格虽稍有回落,但仍然处于高位,很多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压力颇大。
问:今年硅料维持高位,英利“难受”吗?
王:多晶硅的价格由于是多晶硅厂额外多出来的,肯定会高价销售,而且中间倒手几次,造成市场高价的情况。我们签的都是长期订单,长单价格并没有那么高,目前市场上的高价硅料大都是零散的几吨的,硅料厂家也很明白这一点。一般长单每年价格都慢慢递减。
问:国内外多晶硅企业扩产速度很快,英利的六九硅业有什么计划?六九硅业的产能现在还远远满足不了英利使用。
王:六九硅业是我们用来避免过大的风险,最多供应英利25%-30%的产能,其它都会与OCI、瓦克等大的多晶硅企业合作。当然,现在我们还没有完全释放产能,只是说今后的多晶硅业务会按这个目标设置。今年六九硅业的产能达到了3000吨,全线运作产量大约为2000吨。
问:再建是否会建硅烷法?
王:合作技术未定,现在说还有点早。
问:您出身金融行业,刚才也提到风险问题,那么除了多晶硅供应外,英利如何应对汇率损失和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
王:为了抗击风险,我们都有美元和欧元储备,有规定要做套息。市场方面我们铺得很广,很多低价市场我们都做,银行利率变动对我们也有影响,但不是很大。
问:现在多晶硅项目没有进一步扩产,是什么原因?外界有疑问是不是由于硅料有问题?
王:没钱,钱永远不够。企业发展在每个阶段是由每个阶段的考量的,不可能全盘铺开。组件业务是专长, 多晶硅是为了抗击风险,我们目前从铸锭、切片、电池到组件环节都是1:1:1的比例,2011年底实现产能2GW意味着各个环节的产能都需要达到2GW。所以目前我们主要精力放在组件方面,当然多晶硅的发展也没有停下。
至于外界的质疑,关键是要看这些人的出发点是什么。当初上六九硅业项目,有舆论会说是由于买不到硅料;如果不扩产,人家会说造得不顺利;扩产的话又会说需要融资,资本压力又大了;与其它多晶硅厂商签订购买合同,又会说硅料质量可能有问题。所以这些流言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避免的,需要更中立、理性的分析。
背景:在各大企业迅速扩产的背后,我们也要看到客户在短期内的安装需求,一位投资人对本刊分析说:“如果英利不扩产,它的客户会流失,如果LDK不是那么快的发展,现在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规模。”
问:这么多的客户涌向英利,会不会让英利扩产压力很大?如何看待客户买不到组件转向其它竞争对手的现象?
王: 我们很讲诚信,做不到就不会承诺客户,但答应客户后就不会改。一些小厂可能会先把客户的要求应承下来,但往往由于资金和实力,无法按时交货,而且也有为了短期利益放弃商业原则的事情发生。去年很多给德国市场做的厂家,看到意大利市场火爆,将货物卖给意大利市场,但英利是没有的,而且我们产能也一直在扩张,很多客户表示,一旦英利能够供货,马上回来。
问:目前英利的年产能是多少?
王:2009年以前的600MW产能都是多晶硅组件,2010年扩产了300MW单晶硅组件,加上海南100MW多晶硅组件,正好1GW,但我们的设备和生产线通过提高,会有25%-30%的提升,可以生产1.3GW,加上新一轮的600MW扩产计划会在今年完成300MW,所以生产1.7GW,没有问题。
问:请你谈下全球产能过剩的问题
王:这很正常,任何一个健康的行业都会有产能过剩的问题,除了石油、矿藏,很多制造业都是产能过剩的,企业只有控制成本、提高研发力度、带好团队、培养新人,这没什么可担忧的。
组件不是简单的商品,对价格敏感,但不会敏感到什么地步,如果是1.65美元/瓦,品牌相同的抱1.6美元/瓦,对我有压力,但一些小公司如果报1.4美元/瓦,也并不一定会赢得客户,因为客户会考虑到质量和未来的售后问题。
背景:在得到各地政府大力支持后,英利于海南建厂后不久,在天津上马1GW完整产业链和3GW组件封装项目,同时在衡水开始了150MW的项目,形成了保定、天津、海南、衡水的四个基地的布局。
问:我们在全国各地都在建厂,分别出于什么考虑?
王:我们的布局是有针对性的,保定总部,海南为了开发南方市场,天津是为了物流方便。天津是英利最主要的进出口港,保税区也能给我们带来高效的退税方式,进一步降低成本。
问:301法案后,很多企业在美国建厂应对可能出现的贸易壁垒,现在英利的建厂活动都限于国内,有没有去国外扩产计划?
王:我们不会为了这个法案去美建厂,但我们确实已经决定在美建厂,而且肯定不会只是几十MW的规模。但和上面谈到多晶硅的问题一样,时机未到,光伏行业发展太快,英利现在也是忙于扩产和开发市场,所以美国建厂的计划一直在做,但还没有决定。
我们在海南已经积累了很多异地管理的经验,天津和衡水的公司也会是对我们管理水平的检验,这也对美国建厂有所帮助。你会看到我们在这方面的进展,研发售后生产都已经决定,正式公布时间大约在2012年。
背景:各大企业的扩张和当前意大利、德国等市场政策调整,让市场竞争变得比以往更加激烈,马太效应初显,当客户有所选择时,会倾向规模更大,品牌更强的企业。
问:硅料的价格和产品,现在过剩趋势已经出现了,未来光伏行业的门槛会不会越来越高?更多的客户会涌向英利这些品牌客户,那么英利对未来市场的关注点在哪里?
王:这个市场的蛋糕还很大,全球十几个GW的安装量相对以后还很少,所以什么时间进入市场都不晚。
我们只要不贪婪,不去追求高价销售,销售方面无需担心。谈到对未来的关注,横向方面我们会多去关注 非洲、印度等长远市场,纵向在现有客户里面我们会选择卖给什么客户,考量他们的发展潜力和长远发展。
问:英利的产品销量分布是怎样的?
王:2011年国内大概15%,美国12%-15%,其他国家10%,剩下在欧洲约60%。
问:意大利市场和德国市场有什么区别?您认为德国会设置补贴上限吗?
王:好处在于回报率高一些。我感觉今年德国市场不会如2010年那样爆发,将保持平稳增长,政府也不会设置补贴上限,只会降低补贴额度,我预计今年安装量会有9GW左右。
问:意大利没有多少光伏企业,会不会和西班牙一样资金外流情况严重?
王:意大利的能源需求比西班牙大,而且西班牙也没有那么糟糕,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因素。西班牙政府也在反思,怎么修正调整,现在组件价格下降,条件越来越好,也在变得成熟。而且达到平价上网后,前景很好,西班牙最迟在2014年就可以回到以前的水平了。
背景:按照英利CEO苗连生的 “十二五”规划,英利将实现组件年产6.5GW,硅料生产2.7万吨,总投资935亿元,总产值3300多亿元,年利润800多亿元。很多组件厂商或电力公司在国内外建设电站,但英利仍然执着的只专注在组件业务上。
问:我们在欧洲没有自己做电站,在南非等地会不会自己做一些?
王:我们在欧洲肯定是不会做的,在其他地区也没有这方面的计划,英利主要把精力集中在增加产能、提高研发能力方面,为此我们做了一个相应的五年计划。
问:您刚才提到现在美国有12%-15%的份额,请谈谈英利在美国的销售网络建立和定位。
王:我们于2009年就在美国组建了自己的销售团队,定位很明确,不做总包、不做EPC和投资,所以我们的客户是电力公司、投资商和小的屋顶业主。
问:公司销售制度方面,英利的销售基本是总部的,总部如何协调与全球各区市场?
王:我们会给各区制定任务,对汇款天数、付款方式、底限价格和不同客户销售的最高百分比,比如我们要调整卖给分销商的比例。其它的事情由各区市场自行决定。
问:您怎么看待中国市场?如何参与中国光伏市场开发?
王:现在中国政府对光伏行业的信心越来越强,虽然统一电价还没出来,但我想不会有人否认中国是未来重要的潜在市场。西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电站项目,而且我认为西部电价和东部电价应该施行差别电价制度。
我们参与国内市场的方式只是卖组件,我们跟其他企业的合作 因为中国也没有真正的EPC,大都是业主自己来做,每个公司的战略不一样,有些公司觉得等市场成型或者先从欧洲赚点钱,我们成本控制比较好,所以想在中国公司走的更远一点
本文为SHINE《光能》杂志原创文章,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使用。
SHINE《光能》杂志电子版本下载请登录本站下载频道
http://www.ne21.com/down/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