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从事光伏装备研制历史最长、光伏装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的科研生产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8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电科48所)的发展一直为业内关注。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电科48所所长唐景庭,请他就智慧型光伏装备与电池生产线的搭建及完善谈了自己的看法。
智慧生产线将装备工艺大生产线融为一体
问:不久前,我们刊载了48所《让电池生产线充满智慧》的文章,很多读者对此十分关注,您能否为我们描绘一下您心目中的智慧生产线?
唐景庭:智慧生产线是装备—工艺—大生产密切联系的产物,全自动是其必要条件,而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人工占有等特征则是其充分条件,只有具备充要条件的生产线才是智慧的,这样才能让光伏产业真正变成清洁科技产业。目前的IC线,包括其他大流水线,自动化程度较高,但是成本也很高,应该说,在我们看来,这样的生产线是不能称之为“智慧生产线”的。
前些年,我经常以光伏装备为题作演讲,但时至今日,我觉得装备—工艺—大生产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不可分割。那么,如何才能将装备——— 工艺——— 大生产有机结合,形成全新的、领先于世界的光伏发展新模式呢?我觉得,唯一的出路就是向IBM学习,要让光伏装备和光伏电池生产线都充满智慧,或者说是建设和使用智慧光伏装备与光伏电池生产线。
48所一直坚持以装备为本以产品为主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强调装备的重要性,但绝不是单一的装备,而是充满灵性充满智慧的装备。
问:装备—工艺—大生产与“智慧型”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装备—工艺—大生产的结合,能够带来哪些好处?
唐景庭:在定义“智慧型”时,我已经谈过,“智慧生产线是装备—工艺—大生产密切联系的产物”,可以说,装备—工艺—大生产的结合是催生“智慧型”成长的有机土壤。
第一,根据大生产的需要开发新产品,可以完善民族装备产业。大生产线可以为装备提供一个验证、改造、升级的平台,可积累大量的对装备技术改进开发的经验,让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能够顺畅地实现无缝连接,从而加快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从48所这几年的装备发展历程来看,2007年开始自己运行太阳能电池大生产线,在满足大生产的需求过程中不断创新装备技术,实现了在自己的大生产线上做装备,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先后成功开发出国内第一台自动丝网印刷机、全自动分选设备、多晶铸锭炉、多线切割机等,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第二,根据大生产工艺积累经验,对装备转型升级将具有适用性。我国的电子专用装备行业一直无法取得大的突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上把装备和工艺割裂开来,固化和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装备与工艺的脱节必然导致装备研发的失败。近几年来,48所通过在大生产运行中积极探索先进工艺,对扩散炉温度控制系统、推舟控制系统、PECVD压力控制系统、清洗机自动补液系统、高温烧结炉网带自纠偏系统、丝网印刷机压力自适应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重要的改进,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通过技术升级,扩散炉、PECVD设备、清洗机、高温烧结炉等关键工艺装备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第三,大生产有能力加快装备的研发进度。按照国际惯例,关键装备研发投入通常是装备价格的10倍,绝大部分投入必须依靠企业自身努力。我们依靠太阳能电池大生产线,在极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了企业的资金实力,在国家和企业的双重投入下,大大加快了装备的研发进度,也使技术人员的信心和积极性倍增。以往3~5年开发1台装备,现在1年可开发至少3个装备品种,而且都是专业化的电子专用装备,去掉了不必要的配置,大大降低了装备成本,从而提升了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