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资讯 > 光伏人物 > 正文

专访BP太阳能业务发展总监杜炼

来源:《新财经》发布时间:2011-01-20 09:08:38作者:索比太阳能

  智能化的大电网,电动汽车和大规模的使用太阳能风能的结合,应该是最经 济、最有效、最环保和最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中国是最有条件实现此方案的国家

  太阳能领域的无限潜力,令无数公司心向往之;而发展太阳能产业面临的诸般瓶颈,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相比于其他新能源行业,太阳能在中国有着更好的发展机会,因为在产业大规模兴起前,我们已经通过加工制造,先拥有 了技术,这是优势;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市场占有率还偏低,没有本土市场的支持,加重了本来就不确定 的投资风险,这是劣势。

  针对这么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机遇与挑战并存,碧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太阳能业务发展总监杜炼认为:关键是我们 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发展太阳能产业。如果以做百世基业、为万世子孙来看,其实一切都变得非常明朗。

  太阳能的魅力

  《新财经》:太阳能领域的发展风生水起,吸引了各行各业的投资者的眼光,请问从一位业内人士的角度来看,太阳能为 什么会这么有魅力?

  杜炼:从国家的角度看,发展太阳能如同规划其他能源领域的发展一样基于四个重要的因素。第一,能源安全,任何国家 都会把这个放在第一位;第二,节能减排,这是政治或道德层面的问题;第三,是否可产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美国也许 是就业问题,在中国也许是 GDP,但都非常重要;第四,新能源肯定是发展趋势,掌握了技术制高点,就掌握了主动性。

  这四个主要因素驱动太阳能的发展,或者说发展太阳能将在这四个方面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

  《新财经》:既然太阳能本身有这样的优势,太阳能产业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杜炼:市场潜力巨大,群雄逐鹿,却又困难重重,风险隐现。 困难体现在多方面,但最直接的也是最根本的是发电成本高,这就导致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的竞争力低且市场地域不均衡。 我认为太阳能与风能的市场发展有很高的相似性,有一个对比数据,2004 年时全球风电的装机容量差不多 700 万千瓦,

  2009 年时这个数字上升到 3800 万千瓦。而 2009 年太阳能装机容量是 730 万千瓦,基本与 2004 年时的风电装机容量差不多。 是什么触发了它爆发性的增长?太阳能能否重复这样的辉煌呢? 我们不妨再看一下风电市场份额的变化,2004 年时风电市场 70% ~ 80% 是在欧洲,但在 2009 年,中国装了 1300 万千瓦,市场份额上升到 34% 左右;美国装机 1000 万千瓦,上升到 30%,而欧洲的装机绝对值也在小幅增长但份额大幅下降。全球风电 市场的增长速度取决于中国和美国的市场。

  太阳能也一样,目前太阳能的市场分布与 2004 年时的风能市场一样,欧洲占据了近 80% 的份额,太阳能产业还在等待它 的爆发式的增长期,等待真正的能源消费大国,如中国、美国、印度等国家的动作。

  但困难与风险在于:何时触发爆发式的增长?当前的太阳能制造能力的大幅增长是否会因为迟到的爆发式增长而造成了阶 段性过剩?

  市场地域不均衡,过于集中在少数欧洲国家市场,靠政策而非市场推动是对以出口维系的中国光伏产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未来是否出现颠覆性的太阳能技术是对现在使用主流技术的投资的潜在威胁。

  总结上述,太阳能是否能够实现平价上网,或者在少量补贴的情况下实现平价上网,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

  《新财经》:何时可以平价上网?存在着哪些不确定性?

  杜炼:光电价格在过去的两年中已有大幅下降,目前已经接近可以做到少量补贴平价上网了。也就是说大规模增长的触点 已经显露出来了。2010 年的全球太阳能发电的装机,相当于 2005 年时风能的水平,它在等待着中美市场的产生爆发性的增长。 当然,这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这种技术路线的潜在不确定性也使大国对激励政策的制定产生了不确定性。 中美政府在拿不准现有技术是否就是 终极太阳能技术路线的情况下很难推出产生大规模商业投资的激励政策。如果支持了错误的技术路线,不仅大量的社会 投资会浪费,而且船大掉头难,会失掉一次技术带动经济大发展的先机。

  节能悖论是否存在

  《新财经》:关于太阳能另一个比较尖锐的讨论是,因为太阳能本身是清洁能源,但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却并不节 能环保,一来是生产太阳能电池是高能耗的,二来是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高污染?

  杜炼:在过去,太阳能产业是两端在外,原料生产在外、应用市场在外,在中国只是中间的加工和组装,极少或 没有大家讨论高污染的问题。

  多晶硅生产是个化工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污染,但如果控制得当,监管得严,就不会产生污染,从 技术上看,是可控的。现在多晶硅生产主要在美国,西欧和日本,没有产生过尖锐的环境矛盾。

  从生产的全周期的碳排放来看,水能、风能、核能比太阳能确实会有更高的减排上的效率,但太阳能也不能算很低, 现在差不多一年多的发电量就可以抵消它的制造的能耗,而太阳能板有 20 年甚至 50 年的寿命。即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实现发电投产一年半以上的太阳能电站就可实现碳的“零”排放。随着技术进步,生产单位能耗会进一步减少,减排效 率还可提高。

  《新财经》:除了硬性条件,你认为发展太阳能,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杜炼: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美国的负面经验。因为美国推崇自由经济,在自由经济的状态下,对新能源的发展是有制 约的,因为他需要让市场自主的决定,而不是政府来引导,昂贵的太阳能很难在绝对竞争性的市场成长。

  事实上,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时候,美国的风能技术是非常领先的,但它的市场经济模式扼杀了风电的发展,而把 风电技术崛起的机会让给了欧洲。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很多年前在我做天然气领域工作的时候,在飞机上曾经碰到一个德国年轻人。当时德国反核 电的呼声很高,开始制定停止发展核电的政策。我对他说:“你们德国人不应该反对发展核电,因为如果还不发展核电 的话,只能加大使用俄国的天然气,将降低能源安全,成本会升高,这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但他的回答很 是让我吃惊:“你不应该这样看问题,当我们把自己逼上绝路的时候,我们就会大量发展风电和太阳能,这样,不仅为 我们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且是开创了一个新的产业。”

  这只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刚刚毕业的德国人的认识,说明在德国,这样的想法是非常普遍的。如今,我们使用的 风电的技术、风电的设备,用于太阳能板的制造设备,太阳能的市场大量来自德国。这件事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对于普通老百姓也好,对于政府决策也好,都应放下小利,愿为长远的战略目标付出代价。 当你真正想培养一个产业的时候, 想让这个产业在未来几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造福子孙后代,你就会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并愿付出代价地执行。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www.solarbe.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新闻
返回索比光伏网首页 回到专访BP太阳能业务发展总监杜炼上方
关闭
关闭